大雪无痕? 北京遭遇百年不遇大塞车

发表:2001-12-09 04:4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2月7日,北京突如其来的一场降雪,仿佛就是一次考试,而相关方面交出的“答卷”却不那么尽如人意。大雪给这座大都市一个“措手不及”。

  大雪从中午时分就飘然而降,不到下午四时,京城已成白色世界。但由北京市专业气象台提供的当天天气情况却是:“白天晴转多云,降水概率10%;夜间,多云间晴,降水概率20%……”

  雪天未被预测出来,北京人脑中少了根“警惕的弦”,很多人照样开车照样上路,他们未曾料到的是,当家里人正为窗外“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惊喜尖叫时,路上的人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

  大雪、周末、堵车,让大多数市民下班回家成为一个“艰难的旅程”。安外大街及其北面的安定路、安立路,是京北著名社区亚运村通往城里的主干道,而未来的奥运村及奥运场馆,同样位于这几条大街的北端。该地段可谓北城交通枢纽之一。当晚,这里成了京城巨大的“马路停车场”。路边伸手招出租车的人不计其数,可路过的出租车全数爆满;地坛车站在夜间近10时,仍“积压”了上千号等车人。偶有靠站的大公共,没有半小时功夫关不了门,急煞周末下班归家的人们。

  在寒风中如履薄冰一寸寸挪动了两公里后,记者幸运地打到一辆出租车。从安外到北四环,不到5公里,出租车挪了两小时,一路见到“趴窝罢工”的公交车就有十余辆。不少包括切诺基等驱动性能不错的车,在结冰的路面上不是起不了步就是横向打滑,险情频生。

  “整个二环同样走不动!”平谷英城出租公司的贾学文师傅刚刚载客从西二环外的甘家口到安外蒋宅口,计价表上显示:10公里不到,“等候”两个小时!价钱46元!开了6年多出租车的贾师傅感叹:“这一辈子,从没见过北京城堵成这样!”

  警力显然已捉襟见肘。安外往北一路有六七个交叉路口,记者只在小关路口见到几名正忙成一团的交警。记者试拨了多次“122”,发现根本打不进去!事后,当地电视媒体透露,122台当晚“恰巧出了故障”。

  从中午1时多下雪到深夜11时,有近10小时时间,有关部门能做些什么?带着孩子奔波在路上好几个小时还回不了家的李先生对此颇有微辞:“市政部门应变能力太差!打从一下雪,赶紧在主干道上加大力量除雪,路面也不至于这么滑!”

  就在7日当天,北京市政府及时发布了今冬一号扫雪令,要求雪后10小时内做到内街净便道清。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扫雪令刚发布,大雪就先把北京人堵了个正着。而当天傍晚6时才开始出动的除雪车及融雪措施,对于已下了半天的大雪和结了冰的路面,显然慢了半拍。


  在部分北京人抱怨“天气预报不灵”、“交管应变能力不够”的同时,更多的人还饱尝了“马路上比平时更污浊的空气”。堵车当晚,很多人不得不搭出好几个钟头在大马路上溜达着回家。但是,仅以记者在马路上堵车的两个多小时内,所见之处,一条条长长的车龙中,见不着有几辆车暂时熄火等待,绝大多数机动车选择了继续“烧汽油喷尾气”,一股股热气自排气管喷出,弥漫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在拥有1300多万人口、140多万辆机动车的京城,一个堵车的日子,有多少万辆机动车在为这个城市酿造“大气杀手”?

这种交通状况如何适应入世后与国际全面接轨的要求?北京要做国际化现代型大都市,准确的天气预报、极强的交通运力和疏管能力、市政部门快速的应变能力等是基本条件。在城市硬件已逐步跟上的同时,城市管理的软肋却还需越少越好。“12·7”留给北京的不应是“大雪无痕”。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