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29日引述中国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指出,行政区划的层次和幅度是行政区划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地方政府组织系统的基础。秦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初步形成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框架。历代地方行政区划体制虽有调整和变动,管理层次则在二三四级制之间变动,多数时间为三级制。现阶段除了中央一级,地方的行政区划是三级制和四级制并存,大多数地方是四级制,即省□市□县□乡四级。另外,有的地方还在县与乡之间保留区公所,有的则在乡村之间设办事处,这就实际上形成了又一级的行政管理层次。
他认为现在的行政管理层次是秦代以来最多的行政管理层次。与国外相比,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划实行二级制或三级制,很少四级制,而中国是四级制的行政区划、五级制的行政管理层次。管理层次多,中间环节就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就多,导致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甚至导致官僚主义,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等腐败作风。
多吉才让认为,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国行政区划的层次和幅度,是中国行政区划要研究解决的核心问题。他主张对规模、层次不合理的行政区划进行适度调整,最终要达到精简机构,减少人员编制,节约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他强调指出,在研究管理层次方面,要重点研究解决市地管理层的问题,因为这个管理层存在的问题最多。
多吉才让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可行的改革方案,以解决内地某些政区名称不够规范甚至混乱的问题。多吉才让指出,中国有不少政区名称不规范,比如“市”,中国有省级市(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还有副省级市、副地级市;而“区”有自治区、市辖区、开发区、特区、区公所等,这些名称不能准确反映政区的性质、层级,各类不同的“市”和“区”有不同的性质和模式,给管理和交往带来不便,甚至影响交通、通讯、统计、对外交流与合作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