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炜:中国的民族主义进入“高火险期”

发表:2004-04-06 15: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经常喜欢把复杂的问题或现象简单化。例如,在两岸问题上,因为台湾是一个民主社会,我们会很自然地注意到民意对台湾当局决策的影响。

  反过来说,由于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不民主,因此不少海外媒体和观察者在分析大陆对台政策时,往往会忽视民意的因素。即使大陆人普遍表现出强烈促统的倾向,许多人似乎还是宁愿相信这是专制政权操纵的结果。

  这种用标签来看待事物的方式,正在对我们正确了解中国的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盲点。因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对各种课题的看法与反应,已经不再是政府可以轻易通过官方媒体来左右或操纵的。

  互联网和网络论坛兴起为民间重要的交流平台,更削弱了中国政府对舆论的控制能力。民意的力量越来越不容忽视,去年数十万中国网民在网上联署,反对京沪高速铁路使用日本新干线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是好事吗?从理想化的角度看,答案似乎是如此。民意如果能左右政策,尤其有助于避免重大的决策因为统治阶层少数人的好恶而走向极端(中苏由1950年结盟到50年代中后期交恶,其中一个主导因素就是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成见)。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社会大众并不一定能从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民意其实也很容易受到情绪干扰(一两颗子弹让台湾总统大选彻底翻盘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中国国内民族主义不断升温的今天,中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受到民意影响,实际上也可能增加了这些政策的不确定性,甚至非理性。

  对这一点感受最深的应该是人民日报原评论员马立诚。他前年底在《战略与管理》撰文,主张把中日的历史恩怨摆到一边,以新思维发展两国关系,结果在互联网上被痛骂为“媚日分子”。原本一个政策取向的问题,成为舆论焦点后,变质为道德问题。结果呢?即使官方有意推动中日关系向前进,也再不敢轻举妄动。

  在辩论初期努力回应批评的马立诚最后逐渐沉默下来。最近,他在接受周刊《南风窗》访问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崛起的大国如果始终怀着受虐的、仇恨的、报复的心态,是非常可怕的,这种情绪极易被利用,造成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后果。现在我们要考虑,国家富强了,我们除了工业产品还能向世界输出什么?难道输出仇恨吗?”

网上“沉默的螺旋”

  另一个担心中国被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劫持”的社科院访问学者刘小彪几个月前也直言,中国的民族主义已进入了一个“高火险期”。

  在他看来,互联网上正在形成一种令人忧虑的“沉默的螺旋”现象:因为相对比较宽容的温和者不愿意过分批评激进言论,所以情绪极端者在彼此鼓励下,声音变得越来越大。温和者却因为激进者不断打压而逐渐失去信心,越来越不敢反言。最后,激进成了主流,人数众多的中间派因为受到极端言论的“耳濡目染”,正在逐步走向偏激。

  马立诚、刘小彪谈的主要是中日关系,台海问题其实还更为危险。公平地讲,外界并没有给予中国决策层疏导民意的努力应有的肯定。

  例如,在去年底两岸关系再次恶化的时候,就有人建议在今年3月份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统一台湾的议案,让人大代表们投票表决,用大陆的民意来抗衡台湾的民意。很难想象,如果中国领导层当时为了向国际展示它对台政策的正当性,而采纳这个建议,今天的台海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影响中国和平崛起

  这并不是说中国民众缺乏理性,而是要强调外界在看待中国的时候,应该重视1840年以后一个多世纪在国际上受尽屈辱和孤立的历史,对中国人心理上和思维模式上的影响。台湾人有悲情,大陆人何尝没有?台湾人悲情的宣泄会不会造成大陆人的历史屈辱感发酵?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中国的政治及知识精英近来一直在努力宣传,中国要力争“和平崛起”,不会走德国、日本过去的老路,企图用战争来推翻原有国际秩序。

  我们没有理由质疑他们的诚意。然而单靠领导层良好的意愿,就能避免战争吗?俾斯麦在德国统一后,也一直努力让德国扮演欧洲秩序维护者角色,不过因不少德国人仍认为当时国际秩序歧视德国,俾斯麦死后,德国的对外政策逐步转为激进,结果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然,中国不一定会走上这条路,只是,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今天,如果还有人在讴歌台湾民意出头天时,是不是该想想,如果大陆的民意也盼到出头那天,这会是个怎样的世界?如果这一天必然会到来,是不是应该从现在就开始更多地去了解它,引导它呢?
(4/5/2004 14:3)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