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幸存者将是谁? 当地球受到毁灭性撞击

发表:2004-08-09 16:5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本书作者是著名的物理学家,长期从事科普工作,曾入选澳大利亚“十位最有创造性的人物”,并被《华盛顿邮报》誉为“大西洋两岸最好的科学作家”。在本书中,他将因宇宙天体撞击而形成生命起源的新学说解释得十分生动具体,颇值一读。

  由地球“伤疤”说起

  澳大利亚南部有一个小镇,名叫奥古斯塔港,该镇以西200公里有一个干涸的湖泊--亚克拉曼湖。大约六亿年前,一颗巨大的流星划破长空,一头撞向今天的埃尔半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坑穴。最初,这个大坑东西纵贯90公里,深度也有好几公里,俨然是一个巨型伤疤。今天的亚克拉曼湖,仍默默地见证着这一远古时代的巨变。

  宇宙天体的剧烈撞击对地球造成的破坏是难以想象的。天体由天而降,有的直径达数公里,重量上千亿吨。它们以每秒20或30公里的速度冲向地球,其冲击当量相当于一亿兆吨TNT炸药,这一数字超过全世界所有核武器爆炸之后的冲量总和。天体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巨大的空气流,形成威力强劲的冲击波环绕着地球。在流星体撞向地球的一刹那,地面与其接触的大量物质会在顷刻之间蒸发成气体,周围大量的岩石会拔地而起,抛向空中或者太空,地面也就形成巨大的坑穴。而抛向空中的大片岩石又会如骤雨般回落到几百甚至几千公里以外的地面,呼啸着,发着炽热的光芒,点燃地面的植被。如果流星体撞向大海,海面上会形成高达数公里的海啸,淹没大片陆地。撞击所产生的烟尘会笼罩整个地球,遮蔽日月,使大地数月不见天日;同时,产生的酸雨还会给陆地和大海造成极大的危害。

  现在,科学家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宇宙天体的撞击会引发物种的大量灭绝,从而对生命的演变产生重要的影响。事实上,天体的撞击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改变了生命的演变历程,同时还在生命的起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彗星现已成了非常热门的话题。因为彗星是解释太阳系产生的最好的历史遗迹,是太阳系星云物质近乎原始的样本。由于彗星长期封存在遥远的太空,这种原始的物质在太空中保存了45亿年,到现在几乎还是原原本本、毫无变化。

  行星产生于太阳系中杂乱无章的星云,这一过程非常复杂。最初,这开始于细小微粒的聚集。微粒相互碰撞,互相融合,逐渐形成越来越大的成片固体物质。凝聚物越变越大,相互之间的引力也越来越大,物体之间的碰撞也越来越剧烈。经过大约一万年的相互摩擦,这些物体体积逐渐变大,形成小行星体,其直径可达数百公里。大约又过了100万年,太阳系便形成了数十个跟火星差不多大小的星星,围绕太阳旋转。巨大的行星之间难免相互碰撞。不知在什么时候,其中的一个行星从侧面撞上了最初的地球,对地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星巨大的星体一头扎向地球的球心,给地球留下一个铁制的地心。行星表面的物质较轻,被碰撞产生的巨大力量抛向太空,但这些物质很快凝结,形成一个微型的圆盘,这就是围绕地球旋转的月球。这一灾难产生的巨大能量炙烤着地球,使一切易挥发的物质全部挥发开去。

  太空生命起源说

  1972年3月2日,先驱者10号宇宙飞船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1997年4月1日,该飞船已远离太阳100亿公里,成为迄今为止离太阳最远的人造天体。现在请你做个设想,假设你搭乘先驱者10号,正在进行太阳系的漫游之旅--

  你在太空遨游几千年以后,太阳会逐渐缩小。成为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突然,一个黑色的物体陡然跃入眼帘,一闪而过。该物体略呈圆形,直径约十公里。待你驶近一看,竟是一团不太规整的物体,里面混杂着岩石、冰块和沥青。原来是一颗彗星。

  你一路继续飞行,越来越多的彗星悄无声息地忽闪而过。这些飘忽不定的物体由一万亿雪球组合而成,形成一片云状的物质,聚集在一起遮蔽着太阳和行星。以外还有很多星子,但由于分布过于稀疏,无法形成行星(冥王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星)。直到今天,太阳系外围还有很多冷凝星子,它们忽隐忽现、模糊不清,绕着太阳旋转,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柯伊伯”行星带。

  数个世纪以来,由于太阳系外部行星巨大的引力场的作用,许多细小的冷凝体被抛向星际空间。当然也有成千上万冷凝体未被抛出太阳系,留在了太阳系的内部,撞向各大行星。地球就不断地遭受这种撞击,为地壳表面增加了一层薄薄的岩石层。更加重要的是,这些冷凝体还带来了大量的水,足以使现存的海面增加好几倍。除此以外,冷凝体还带来了许多其他的易挥发的物质,尤其是有助于生命产生的有机物。这些都是最初的地球所缺乏的。到了这一阶段,氢、氦以及其他太阳星云上的气体已经被强劲的太阳风吹散开来,部分聚集在木星的大气层里,而大部分则散逸到星际空间。最初,地球上的大气层可能非常稀薄,聊胜于无。但是,随着行星际的彗星物质不断撞击,地球的表面便有了一层厚厚的大气,宛如披上了一件外衣。由于地球内部不断膨胀,引起火山喷发,形成火山雾,这件外衣也在不断地变厚。

  大约又过了一亿年,地球才算基本形成。

  撞向地球的彗星、小行星以及宇宙星子使原本荒芜贫瘠的地球穿上了一层由水和有机物质组成的外衣,这就形成了导致生命产生的原初状态。

  是赢家还是输家

  某些研究人员认为,与大块的岩石相比,尘埃微粒更容易让有机物存活。地球上大多数有机物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宇宙中获得的,就像《圣经》中古以色列人经过旷野时从天空中获得神赐的食物一样。另一些研究人员则相信,彗星撞击地球虽然会破坏有机物,但撞击时产生的冲击波又可以重新生成有机分子,再度转化成有机物。

  如果从极端的角度来看问题,巨大的天体撞击地球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其破坏性远远大于它带来的物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撞击流蚀。在彗星剧烈撞击地球的时代,大型的撞击产生的巨大力量,使地球上大量的大气和海洋遭到毁灭。因此,单就水和有机物质而言,彗星的撞击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行星在彗星的撞击下到底是赢家还是输家,这完全要视当时的情形而定。很显然,火星、水星以及月球等较小的星体在撞击流蚀中失去了有机物而变成了输家,而地球和金星则因势力均衡获得了有机物,最终成了赢家。而彗星最终都会消亡,会丧失一切可挥发的物质,完全分解并失去所有的光芒。

  由于彗星至今还在周期性地出现,这其中起作用的一定是某种补充机制。天文学家们怀疑,木星以外一定有一个内部云层,或者一个补给性的云层带,提供着这种补充机制,其面积相当于两个地球大小。几年前科学家们在太阳系行星的边缘地带即“柯伊伯”行星带发现了许多大型的冷凝体。

  即使在今天,彗星和小行星如果撞击地球,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毁灭大部分生命。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地球上数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很可能就是因为剧烈的星体相撞而引发的。其中最典型的要数发生在6500万年前(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并不遥远)恐龙以及其他许多物种的突然消亡。后来,人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现了一种极为罕见的金属铱,这便极好地证明,恐龙的灭绝是宇宙星体撞击的结果,因为金属铱就是当时彗星撞击地球时带来的。

  宇宙星体碰撞是生物学家所谓或然事件的典型例证。我们不能用这些事件来解释地球的生物体系,因为这些只是从天而降、突然发生的事件,跟地球上生命的演变没有因果联系。他们既有创造性的一面,也有毁灭性的一面,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以及其他星球上生命的起源要依赖这些星体所带来的丰富而又易挥发的物质,而恐龙的灭亡则为哺乳动物以及人类的诞生开辟了道路。由此看来,人类今天的存在,还得感谢这些天文学上的灾变呢。至于人类有朝一日是否会重蹈恐龙的覆辙,现在还不得而知。

  最后的幸存者

  现在我们发现,直到38亿年前为止,月亮和地球长年累月一直经受着宇宙星体的狂轰滥炸,可这一发现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如果我们相信有关化石的记录,那么早在35亿年前,甚至可能早在38.5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可谓是一片欣欣向荣。既然大型的星体碰撞会产生如此可怕的后果,那么有机体怎么可能在最后一次碰撞中幸存呢?遗憾的是,在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有趣的同时,有关化石的考证却逐渐陷入了僵局。虽然地质学家们已经发现了42亿年前的皓石单晶体,并且推断当时已经存在某种坚硬的地表,但是,据目前所发现的完整的岩石来看,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只能推算到40.3亿年前。地质的变化已经抹去了一切痕迹,我们无法推知更早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

  如果地球真的像天文学家们所预想的那样遭到了猛烈的星体碰撞,如果38亿年前地表上有机物质真的已经欣欣向荣,那么现存的生命一定是在星体撞击地球并使地球上的生命灭绝之后迅速勃发的。由此看来,生命要么来自太空,要么就是在条件成熟之时立即产生的(当然,仅凭一例还不足为信)。不管是哪种情形,我们都有理由相信,生命的产生可能不止一次。不管怎样,随着宇宙抛射物逐渐消失,这种碰撞会逐渐减少,并在连续的毁灭性的碰撞之间留下长短不等的时间间歇。而这些间歇为生命的萌发提供了可能。

  几年前,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凯文·马厄和大卫·史蒂文森曾从星体碰撞的具体情况着眼,努力对生命的起源进行重新界定。根据他们的推理,假设有机物质重新勃发需要的时间小于毁灭性碰撞之间的时间间隙,生命就可能从此开始。假设生命从最初的混沌状态萌发需要一千万年,那么星体碰撞必须能够留出一千万年的时间间隙,生命才能够重新开始。所以,马厄和史蒂文森紧接着要探寻的,就是到底在哪一个时代,既有剧烈的星体碰撞,同时又能留出足够的时间间隙?他们找到的答案是两亿年前。由此看来,生命大约开始于40亿年前以后的某个时间,在没有碰撞的年代里生命欣欣向荣,不料又在紧接而来的毁灭性的大碰撞中消失得干干净净。

  如果生命的确曾死而复生、周而复始,那么今天的人类绝不是最初生命始祖的后裔,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相反,在这种断断续续、周而复始的星体碰撞中,我们是最后一批幸存者的后代。

  那么,世界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到底栖身何处呢?在岩石蒸发后毁灭性的热浪炙烤下,是什么将最初岌岌可危的生态系统庇护起来,免受灭顶之灾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就在地球的深处,深深的地表之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