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文化在侵袭校园

发表:2005-01-07 05: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近来,在天津市不断有家长向媒体反映孩子迷上了恐怖小说,在家看在学校也看,甚至有的孩子看后出现精神恍惚症状,令家长和老师非常揪心。恐怖小说为什么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又是谁在制造这些“精神毒物”?最近,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天津许多中小学校周边的报刊亭、书店基本上都有《黑色之夜》《鬼声》《魔戒》之类的恐怖杂志和书籍,一些杂志大多封面暗黑斑斓,以一些吓人的标题配上诡异照片引人注意。“极度心寒、魂飞魄散、鸡皮疙瘩、零点尖叫、恐怖传说、毛骨悚然……”这些字眼成了卖点;阴森森的白骨、眼睛滴血的骷髅头、长发白衣的厉鬼等图片让人不寒而栗。

  《城市快报》报道,在天津河西区某中学附近,某音像店摆放着十多种“鬼碟”,内容和“鬼书”类似,都是让人有点冒汗的诡异画面。记者探问“鬼碟”的来历,几家店的老板都称,除了从批发市场批发来的以外,总有人隔三差五送货上门,他们也不知道货是从哪里运来的。

  另据一家报刊亭的女老板告诉记者,这里卖的鬼故事杂志,都是由一个年轻人送货上门的。她说,前来购买“鬼书”的多是中小学生。

  在天津市南开区某图书批发市场的一家店内,正在批发中的十余种恐怖书,竟然堂而皇之地印着“魂飞魄散”“毛骨悚然”等字眼,有的上面居然还有“校园流行”“少年读物”等。尸体、鬼怪、凶杀、暴力是这些恐怖书的一贯主题,一些书籍甚至连出版社都没有。

  经过再三探问,老板终于透露,现在恐怖书籍是批发市场里比较畅销的品种,这些书别说是学生,就是大人看了也害怕。“学生购买的恐怖书籍并非是什么名著或者名家所写,大多数都是网络上流传的文章,许多恐怖书上连作者的名字都没有。书商从网上挑选最刺激、最恐怖的文章,下载后印刷出来。由于不必向作者支付版权,这种书籍不仅利润非常大,而且特别好销。”

  恐怖故事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竟然吸引了这么多中小学生的目光?“课外书实在没有什么意思,看鬼故事是为了寻求刺激。”通过采访发现,持这样观点的学生为数不少,但更多的学生表示,对这些恐怖书感到“又爱又怕”,看多了以后,很多时候会产生幻觉,感到恐惧。而且这些书中很多恐怖闹鬼情节都与学校或学生身边的人或事联系在一起,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时不时被吓着。

  一些家长却认为:恐怖故事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这种过于恐怖、血腥的故事,可以称得上是毒物,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应该加以禁止。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的有关专家称,长期阅读恐怖惊悚的小说,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心理和生理都会受到损害,并产生对科学思想的严重怀疑,深入发展就会出现封建迷信思想,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学校、家长和相关部门一定要遏制“恐怖文化”毒害中小学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