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闻周刊》:北京的街道静静的

发表:2005-01-25 15:0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月31日将出刊的《 新闻周刊》记者梅琳达刘(Melinda Liu) 与乔纳森安斯费尔德(Jonathan Ansfield)报导:上周,北京一处僻静的民居被哀悼的白色淹没,那是老百姓表达对刚刚辞世的赵紫阳的尊敬的方式。赵紫阳是前共产党总书记,因89年反对暴力镇压学生运动被罢黜,在家软禁15年后于17日逝世。

经济学家及民主人士彭定鼎(Dean Peng)在悼念赵紫阳的书中写道,赵紫阳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我们将秉承您未尽的事业,民主终将来到中国。”彭用了真名,“我为什么要害怕?应该是当局害怕我。当局压着赵紫阳去世的消息,正说明他们有多害怕。”

赵紫阳的敬慕者很多,不过像彭定鼎这样公开表态的人很少,因为赵家的灵堂上有便衣,他们不敢去祭奠赵,而有些人想去却被当局关在家里。中国能公开悼念赵紫阳的地方只有香港,在那里,部份立法会议员为赵默哀一分钟,1万5千人为赵烛光守夜。因为共产党媒体只有两行的消息,绝大多数中国大陆民众对赵的逝世还蒙在鼓里。数百万受过教育的城里人从互联网上或人传人知道消息后,也只能在网上表达他们的哀思。

没有人想到藉着赵的去世,掀起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为什么?比较粗浅的回答是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都不关心政治,都淘金去了。那么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的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中国人称他们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或“基本”满意。现居台湾的89年学运领袖之一吾尔开希说:“现在的年轻人不象我们当年,他们能看到点希望。”

上周一,一帮中年人正参加同学聚会,89年他们都在天安门露过营,目前都在事业上有了成就,算是人们说的“社会的脊梁”,当他们听到赵紫阳逝世的消息后,突然一片沉默,接着大家举杯向赵致敬,然后把酒杯砸个粉碎。一位地产商回忆说:“坦率的讲,我们现在的生活比89年想象的好,这一点西方人没法理解。”

互联网也起到了渲泄愤怒的作用。因为89年学运在劳教所及监狱度过五年,几周前又被捕的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刘晓波曾经说:“互联网使生活容易些了,八十年代写了民主请愿书,要想找人签名,你得骑着自行车跑很多路,才有几个签名,现在,你只要往网上一贴,马上就有成千上万人签名。” 北京一所大学的教授说:“大学里所谓的BBS,给了学生发泄不满的地方,不象89年,学生只能去天安门,现在,BBS就是学生的天安门。”

然而,不是说怨气没有了,抗议没有了。中国反腐败的抗议从未间断过,失业、苛捐杂税、退休金不足、强行拆迁,不满遍地都是,不过从来没涉及到政治改革。

上周中国当局重申,89年的镇压是“正确”的。形势还是很紧张,天安门一派肃杀,每年3月人大时,各地的访民会到北京,每年的6月4日一直是当局的敏感期。没多少中国人会重蹈六四的覆辄,不过赵紫阳的辞世表明,中国当局认为的不安全因素还没有完全消失。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