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走入历史获得自由

作者:曾慧燕 发表:2005-01-31 19:4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被称为中国“悲剧领袖”的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因反对 1989 年“六四”镇压失去自由,至 2005 年 1 月 17 日抱憾而终,在软禁中度过将近 15 年八个月的漫漫长夜,至死灵魂才获自由。

赵紫阳作为一名失势下台已十多年、年逾 85 岁的老人,对大陆政坛的影响力早已式微,但无论生前或身后,他的生死均牵动千万人的心,受到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也令某些得了“六四恐惧症”的中国领导人寝食难安,原因是他的道德感召力,对中国社会的潜在影响不可忽视。

在六四事件后的十多年中,赵紫阳从未向强权低头,也未作任何违心的检讨,他是中共历史上迄今唯一不认错、不低头妥协的中共总书记。他在权力颠峰时期,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不计个人荣辱得失,毅然站在人民一边,与邓小平的镇压决策分道扬镳,为此他付出晚年失去权力和自由的代价,至死不悔。

六四事件是中华民族和赵紫阳的悲剧,也因此改变赵紫阳晚年的命运。他从八九民运初期被学生“打倒”的对象变成了人民英雄,同时也变相沦为中共的阶下囚。由于他的前任胡耀邦猝逝,引爆大陆社会积压多年的矛盾,当时北京各大专院校的大字报,矛头一度指向以赵紫阳儿子为代表的“官倒”和“腐败”。

长泪送紫阳 无声胜有声

赵紫阳 5 月 19 日在天安门广场慰问绝食学生后,形势逆转,一句“我老了,无所谓了”,成了千古绝响,在历史的时空中永远回荡。六四后他被推崇为中共党内良知的典范,他对道义的坚守,人民不会忘记,历史必将镌刻。他的辞世,为一个时代划下了休止符。

“长泪一串送紫阳,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贴在“紫阳千古”网上灵堂(http:// crdea.net/zzy/)的挽联,这个网上灵堂在赵去世当天开通,迅速成为海内外人士寄托哀思的一个共同悼念地。至 1 月23 日赵紫阳逝世一周,上网浏览人数已接近 2 万 6000 人次,许多人在灵堂留言簿上写下感人文字,其中不乏大陆民众。

赵紫阳离世后,他在北京东城区富强胡同的家,牵动世界的目光,连日来吊客盈门。赵家的大院,十多年来未曾如此敞开过,庭院深深知几许?如今紫气东来成往事,紫星西坠化鹤去。赵紫阳的女儿、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雁南(本名赵亮),一语双关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终于自由了!”

“紫阳,我们有愧呀,我们没能让您在生前获得自由!”这是贴在网上灵堂的句子。是非自有公论。赵紫阳去世后,海内外要求“还赵紫阳一个公道”的呼声此起彼伏。向有“六四情结”的香港市民,连日来举行多项声势浩大的纪念追思活动。香港是目前在中国大陆版图内唯一可以公开纪念六四及悼念赵紫阳的地方。

在北京的前《人民日报》总编辑和社长、85 岁的胡绩伟,17 日早上8 时得知赵紫阳“含冤逝世”的噩耗后,十分悲痛,当天上午 10 时,他就写信向中央要求:“党中央前总书记、国务院前总理赵紫阳同志在长达 15 年的软禁之后,于今天含冤逝世,这是举世震惊、全国悲痛、万民哀悼的国殇。紫阳同志的伟大功勋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我沉痛地要求党中央为紫阳同志举行公开的、隆重的追悼大会,为紫阳同志平反昭雪。”

由于赵紫阳此前数度传出“死讯”,大陆当局早就“有备而待”。对胡绩伟的信函反应迅速,信发出翌日(18 日)上午 9 时,老干部局来人向胡绩伟传达了“上面”的四点指示:

一、赵紫阳对党和国家是有功的;二、赵紫阳在“六四”时是有错误的;三、党中央对他的处理是正确的;四、党员要同中央保持一致。

上述四点意见,按目前事态发展趋势来看,正是大陆当局处理赵紫阳后事的“指导方针”和盖棺论定。胡绩伟认为四点意见中的第一点是对的,“紫阳同志不仅有功,而且是赫赫的功勋”;但他认为第二点不对。因为在“六四”镇压前,赵坚决反对镇压群众,提出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最后赵为了表明坚决反对武力镇压而宣布辞职。

胡绩伟指出,“邓小平调动几十万国防军,宣布首都军事戒严,用坦克和机枪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是十分错误的;主张用民主和法制的和平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赵紫阳当时没有错,是邓小平错了。”当时反对武装镇压的还有七位将军 (张爱萍、萧克、叶飞、李聚奎、杨得志、陈再道、宋时轮 ),也强调人民解放军的枪口不能对着人民群众。

胡绩伟引用毛泽东生前说的“……什么时候开枪都是不好的”,他强调,“邓小平下令开枪是错的,七名将军反对开枪是对的,赵紫阳反对开枪也是对的。”

“上面”坚持中央对赵紫阳的处理正确,胡绩伟认为不正确,他大胆质疑:“因为赵没有错,而且有大功,为什为要把他软禁起来,一直软禁到死?退一万步说,就算赵有错,也应当按党章处理。中共党章第 39 条规定:‘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的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党章没有软禁党员的规定,更没有‘无期软禁’的规定。”因此,胡绩伟指出,当时和以后的党中央把赵紫阳软禁了 15 年,一直到死,这是违反党章的。

赵紫阳被非法软禁 15 年多,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仍然没有得到起码的人身自由,胡绩伟说:“这并不符合共产党起码的道德准则。是违反人权、违反人性、违反道德的行为。”

胡绩伟 1989 年因反对六四镇压,被免除人大常委和人大代表的职务,留党察看两年,遭到长达十几年的压制,但不改本色。这次赵紫阳去世,又一次拍案而起仗义执言。

盖棺未论定 当局伤脑筋

《华盛顿邮报》 17 日在头版头条刊登该报驻京记者的一篇报导《赵紫阳去世给中国出了个难题》。报导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召开一系列紧急会议,讨论赵紫阳逝世的应对措施。廿多个中国部级官员联名写信给胡锦涛,要求为赵紫阳举行葬礼。他们大部分是赵紫阳当年的部属和同事,其中最核心的要求是为赵紫阳举行公开和庄严的追悼会,并把赵紫阳作为党和国家的前领导人对待。

在赵紫阳家人的要求以及外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当局从最初的压制,到 19 日开始允许公众自由进入赵紫阳的住宅吊唁,当天即有数千人前往悼念赵紫阳。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前往吊唁,当局限制某些特定对象不准越雷池半步。如赵紫阳的部属、曾经担任中央政治局秘书的鲍彤 18 日拟往富强胡同吊唁时,公安人员根本不让他与妻子出门,还把鲍彤妻子蒋宗曹推倒在地摔断肋骨需送医治疗。对于某些敏感对象,如六四死难者遗属、“天安门母亲”丁子霖和上访民众,以及异议人士江棋生、爱滋义工胡佳等全被挡驾。

官方新华社在赵紫阳病重入院和逝世后,先后两次发出相关报导。对赵紫阳去世的消息,新华社发表短短 54 字简讯,称呼赵为“同志”,亦即是承认他仍系共产党员的身分。赵紫阳在六四期间是自己提出辞职,邓小平似仍顾念“天塌下来有胡赵顶着”的旧情,六四后没将他“往死里打”,也没有将他开除出党。

赵紫阳活着的时候,当局认为他有潜在的影响力,因此把他软禁了15 年多。赵紫阳去世后,当局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才能公正评价赵紫阳,同时不致触发人们对六四镇压的不满。他的生平事迹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密不可分,但对中国政府来说,评价赵紫阳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令他们伤透脑筋。海内外关注的焦点,也从赵紫阳逝世转为中国领导人如何评价他的一生。官方能否恰如其分的对他盖棺论定?如何兼顾稳定与人情法理疏导群众自发的悼念活动和不满情绪?

鉴于 1976 年周恩来去世引发天安门事件,以及 1989 年胡耀邦去世引发六四事件的教训,北京这次对赵紫阳去世高度戒备。中共中央当即成立以国家主席胡锦涛为组长、政治局常委罗干为副组长的“应急事态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因赵紫阳逝世而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

中共中央办公厅于赵紫阳去世当天发出紧急通知,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指示当地若有自发的民众悼念活动,不能无故遏止,但应尽量予以说服;实在难以说服的,则严格按集会游行条例的规定予以批准。通报并强调,要变自发的悼念为有序的悼念,严防不法分子从中混水摸鱼、制造事端。

与此同时,北京将从现在起到春节前的时间里,列为“高度敏感时期”。除了要求各级公安系统全力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外,全国武装警察部队将随时听命于胡锦涛、罗干的直接指挥,各级武警部队将全力配合当地公安系统维护社会秩序。

舆论一般估计,赵紫阳去世不会直接引发社会动荡,但如果北京对赵的去世不作任何表态或处置失当,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引爆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的不满情绪,继而点燃社会动荡的导火线。而且,即使这次当局能够功德圆满解决赵紫阳逝世事件,尚不能过早乐观,还要防范 4 月 5 日清明节的到来。因为 1976 年 1 月 8 日周恩来逝世,人们的不满情绪也是积聚到“四五”清明才爆发的。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如果中国当局处理类似事件的手法没有“与时俱进”,恐怕是不能高枕无忧的。

有鉴于此,北京已经要求铁道部、交通部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做好预防工作,全力确保铁路、公路、轮船客运的畅通,组织动员大学生、民工顺利返乡过年。特别是北京各大学,在学校放假后将有组织地做好大学生按时返乡过年工作。同时,要求各地政府密切注意各种苗头,坚决预防、阻止各地大学生、民工到北京进行悼念活动。

倡民主守良知 风范留人间

1 月 17 日赵紫阳病逝(巧合的是,赵紫阳出生日期是 1919 年 10月 17 日,生日与忌日同一天)的消息公布后,设在富强胡同的赵紫阳灵堂内外,摆满了亲朋好友和民众送来的花篮及挽联,其中以赵紫阳子女的挽联最瞩目,“倡民主坚守良知儿女为你骄傲,今西去终获自由风范永留人间”。

顺便一提,海内外对赵紫阳子女的名字有不少谬误之处。据赵紫阳家人指出,赵紫阳有四子一女,包括长子赵大军、次子赵二军 (又名梁军 )、女儿王雁南 (排行第三,本名赵亮,后从丈夫王志华姓 )、四子赵四军 (又名赵重光、梁舫、梁仿 )及五子赵五军(又名赵吨)。在赵家四个媳妇中,以赵四军的妻子、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副主席任克英最为公众所知。

赵紫阳灵堂门外的一幅挽联,引用的是宋代名臣文天祥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道尽大陆民众对赵紫阳的评价和心声。

按照中国官方的传统习惯,在高层领导人去世后,现任领导人通常岵渭釉诎吮ι骄傩械囊盘宁姹鹨鞘健0吮ι礁锩(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