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琐忆 (6) 三 反 运 动 亲 历 记

作者:巴 凌 发表:2005-02-12 21: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特务长杨标真冤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在我眼前出现一幅如此不可思议的情景:两条细麻绳,死死拴住特务长杨标两个大拇指,通过小滑轮用力一拉,杨标本能地踮起脚跟,就在脚尖离地的一刻,他满脸通红,大汗淋漓,杀猪一般地嘶叫起来……。
  
1952年春末,土地改革斗争才接近尾声,志愿军‘抗美援朝’正处于激战阶段,国内国外,都充满浓烈的斗争火药味。一天早上,值日员吹哨子全团集合在驻地的大厅里,由团长作动员报告。团长姓林,不到三十岁,是个文质彬彬的文化人,又没有甚么架子,和大家相处颇为融洽,平常日子大家都称呼他‘阿团’,把‘团长’甚至‘同志’都免了。阿团作报告,无论是行政的还是业务的,简要明了,说完拉倒,从不拖泥带水。这次动员报告,不到半个小时。我听着有两个要点:一是根据上级指示,从今天开始,全团不放假,集中时间,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二是学习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岗同志的一篇文章,题目叫《荣誉属于谁》。
  
离早饭时间大约还有半小时,拉琴的拉琴,练声的练声,踢腿的踢腿,没有闲着。虽说不是科班出身,但近两年的演艺宣传生活,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我两年半前由阿团批准,到广州的一家新办的文艺学院戏剧系进修,一年前回来,立即下农村参加土改运动复查工作,不久前工作结束才归队,对团里的许多情况不了解,一个人坐在大门口的石板台阶上,想我的史丹尼.斯拉夫斯基。
  
特务长杨标斜背着他那个灰蓝色帆布挂包,进进出出,帮着炊事员把饭桶和菜盆搬到大门外的灰埕上,准备开饭。我起身过去帮忙,顺口问杨标,今天加菜不加菜?杨标笑着说:才过十来天,就想吃肉了。老规矩,一月加两次菜,一号和十五号,风雨不改。
杨标年纪和我差不多,二十刚出头,但在特务长(其实是专管伙食事务的)职务上,已经闷头闷脑干了三年多。我记得到大北山游击区参加边区纵队的师政治部艺术宣传队,第一顿饭就是杨标安排的。那时是战争环境,筹集粮食相当困难,每个人行军时除自己的背包外还必须背一条约五斤重的米袋,中途有适宜的地方,杨标就指定用谁的米袋,安排炊事员埋锅造饭。一日两顿米饭,八个人共用一小盆咸菜,叫做吃大灶。有时大米不够,杨标就想法子弄来一些杂豆,煮熟了加点盐水当饭吃,极少有青菜,吃肉更是梦寐以求的事。偶然到一个大一点的村镇,杨标还真有办法,动手动脚,和炊事员同心协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