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教父”纷纷落马

发表:2005-02-14 15: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企业的“教父”们正像一颗颗流星滑落天际。从褚时健、倪润峰到郑俊怀,人们在告别一个个企业“教父”的同时,也告别了一个时代。

时势造英雄

  中国经济长达20多年的蓬勃发展,不仅造就了一批旗舰企业,更造就了一批呼风唤雨的企业“教父”。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独有的个人魅力,引领企业披荆斩棘,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但他们在企业中说一不二的“教父”地位,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埋下深深的隐患。

  郑俊怀的说一不二在伊利是出了名的。早在伊利的前身红旗奶厂时,他力排众议,打破干部工人界限,推出竞争上岗和年度承包机制,这在当时绝对属于吃螃蟹者。

  原来在岗的干部下了岗,托郑的上级领导来说情,但都被顶了回去,“天王老子来说情都没用”,郑俊怀铁了心。新的机制立杆见影,次年的产值翻了几番。

  凭着这股韧劲和拧劲儿,郑俊怀硬是抢到了原本无缘的股份制试点机会;嫌工程进度慢,他会连续几天蹲守工地,像个实时摄像探头,让施工队不敢半点懈怠;后勤部门茶叶品种买得不对或买贵了,他知道后喝令换货并严厉处置办事员……

  郑俊怀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般对待伊利,并一手把伊利养大。1983年,郑俊怀被调到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时,这还是个日产量仅10吨的小型乳品企业。

  但20年后,伊利已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62亿元,乳制品销售额位列全国第一,企业净利润近两亿元。

  尽管人们现在对郑俊怀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褒贬不一,但都承认伊利的过去离不开郑俊怀的个人力量,没有郑俊怀就没有伊利的今天。因为如果领导伊利改制的不是充满“霸气”的郑俊怀,恐怕很难在企业中形成号召力,很难将决策迅速有效地执行下去。

  改革需要铁腕,需要魄力和霸气,这些恰恰是“教父”们拥有的,而处于起步阶段的市场经济给了他们大展身手的机会。

  虽然有霸气,但早期的“教父”们都能广泛听取众人的意见和建议,“兼听则明”,这些声音帮了企业不少忙。

  一位长期接触长虹公司的人士回忆说,长虹上市之前,倪润峰起家不久,既有企业家的眼光,又低调朴实,平易近人。他采纳专家建议,充分利用上市契机扩大规模,转换机制,带动企业迅速发展。

  历史步入新世纪,企业顺风顺水的日子结束了。往外看,来势汹汹的外商将制造基地搬到中国,使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化于无形;回头看,民企纷纷崛起争抢市场蛋糕。

  空前激烈的竞争格局,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凭一个人的魅Υ蛱煜碌氖贝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