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惯例 国际摄影展上中国作品一幅没卖掉

发表:2005-08-04 00:0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近日落幕的第6届旧金山国际摄影艺术博览会上,华人艺术家联盟 (ChineseArtistNetwork,简称CAN)与国内顶尖策展人及摄影机构Fotoyard应组委会之邀联合参展,与全世界80多家画廊一道亮相,展出了一系列中国摄影师的作品。中国人已经从去年的第5届开始连续两次参加这一博览会,参展主要作品都来自于Fotoyard---它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受到邀请的中国人团体、机构。但是,不管是作为“观光”性质的第一次亮相,还是带着商业目的的第二次出席,中国当代摄影作品却始终没有在该博览会上留下成交记录。

 有无签名 兹事体大


旧金山国际摄影艺术博览会是国际性摄影盛会,本届展会为期4 天,各国收藏家、策展人、广告时尚界编辑和艺术家毕至。主办方认为,CAN2005的展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无国界医生”以及法国关注民族融合的 “SURVIE”堪称此次展览的三大亮点。会上,许多参观者和收藏家叶都对中国当代摄影作品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提问者络绎不绝,已有三家著名博物馆和美术馆表达了合作意向。

然而让作者们始料不及的是,他们的作品由于缺少摄影师签名而无法成为收藏品,这是成交记录为零的最主要原因。“送展的作品全部没有签名。马良的西藏系列,已有买家专程赶回来要购藏,但一听说没有签字,扭头就走了。”Fotoyard负责人之一、设计师陈春华说。

按照国际惯例,摄影作品上应该签上作者姓名、日期和限量。由于摄影作品的可复制性,没有这些签字,一帧作品可被视为与一纸普通照片无异。从展览归来的摄影师田诚举了一个例子:“博览会上有多家影廊出售亚当斯的《新墨西哥月升》,最高卖125000美元,最便宜的卖16000美元,区别就在于前者有作者签名、日期和限量,后者却没有。”签字有无,对已成名的大师的影响不过是价钱高低,但对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摄影师而言,却关系到作品能否被人直接认可。

 尺幅不一 价格难定


尽管如此,没有签字的作品毕竟仍有可能受到买家青睐,中国参展作品无成交,还有其他原因。

据陈春华介绍,我们的许多作品尺幅大小不合规范:一般来说摄影作品的标准尺寸是8英寸×10英寸、11英寸×14英寸、16英寸×20英寸、20英寸× 24英寸,影像尺寸应该比衬纸尺寸小一号,而中国参展作品许多都没做到。此外,标价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外国摄影作品早已形成一套完备的定价标准,作者的去世或在世、知名或不知名,作品的一流或二流、限量或不限量,这些标准相互组合,各自对应于一个有限定的价位;相比之下,中国摄影师的作品由于参加国际展览、进入国际市场较晚,其定价缺乏起码的标准,参照系严重不足。在眼下的中国,一边是成名摄影艺术家身价飙升,名利双收,而另一边,新晋艺术家的作品却连定个价都难。相应的窘境是,绝大多数买家不是选择买老照片,就是争抢成名艺术家的作品。

如果说去年参展是初出茅庐的中国年轻摄影艺术家首次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话,那么今年参展则是上一次思路具体、多维的延伸。照陈春华的话说:“我们要把中国优秀的摄影师、在主流摄影群体里完全没有话语权的人推上舞台。”而现在看来,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