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丘成桐批评中国学术风气不良

发表:2005-08-28 09:3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数学家丘成桐近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的学术风气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否则中国科技发展将至少退后二十年。目前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丘成桐更直言,哈佛毕业生的论文水准,甚至比中国科学院一些院士的文章都要好。

北京科技报报导,丘成桐说,中国有些高校和主管部门喜欢用“文革”或“亩产万斤”的形式作为工作成绩向上汇报,却完全不考虑教育的真正使命。

丘成桐并举出两个例子。

他说,“在数学界有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猜想,一百多年没有一个数学家不想解开它。一个朋友在我的建议下做了很重要的第一步。一九九五年,我感觉时机成熟,可以再沿着已有的方向,做出有史以来第一流的成果,于是拿到中国办了一个讨论班。”

丘成桐表示,讨论班吸引很多青年学者,但后来有些参加的教授不想做了,他们认为做这种费力的事情划不来,还不准学生继续做研究,“最后这个本来很有希望的征服猜想的计划不了了之。”

于是,丘成桐找到广东中山大学数学院朱姓院长继续做研究,并且得到了好成绩,却惹恼对此研究持反对意见的人。

结果,二零零二年由数学大师陈省身和丘成桐倡议召开的世界数学大会,大会给中国数学机构的演讲名额全部是北京和上海。

另一个例子是,丘成桐花了很多功夫培养一个中国学生,毕业时,一名哈佛教授告诉丘成桐,这个学生抄袭他的论文。出于保护年轻学生,丘成桐没有深究,结果愈演愈烈。

丘成桐说,这个人现在已经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负责好几个基金会,“平时许多人都怕他。”“他把我十几年前的文章,改头换面后据为己有。我批评他,这个人还说我荒唐可笑。真是不道德!”

丘成桐指出,这个人不光彩的记录还有很多,例如有年轻学者的文章,他看到不错,就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真正作者的前面,如果不从,就恐吓说“以后不给你研究经费”,导致很多研究人员很怕他。

丘成桐认为,在“文革”以前,中国的数学研究有世界水准,但后来不断出现的政治运动,把这些全部破坏了。

丘成桐进一步说,以目前中国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迫切的问题,是提高质量。学风要彻底改掉。”
丘成桐一九四九年生于广东汕头市,后随家人移居香港,就读香港中文大学,再到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受业于陈省身,获得博士学位,曾获美国数学会几何的大奖Veblen奖、费尔兹奖。

丘成桐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史丹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地牙哥校区,现任教于哈佛大学。

本人认为丘教授所描述的问题极为严重。现在北美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许多人也意识到了中国学生爱好抄作业的不良习惯。这种习性如何能培养出下一代的精英?国内盗版业更是爆发性的成长。也难怪中国需要派出大量的间谍去盗取它国的科技。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