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秘法

发表:2005-11-09 00:4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孩子是什么?

  是顽皮的、无理的、捣蛋的、爱哭的、胡乱的动物──我在医院的临床谘询中,常常听见父母们用这样的口吻解释他们的孩子。那一刻,孩子仿佛成了只会“作怪”的鬼灵精。

  孩子是什么?我说是人!

必须你我花时间明白他们的内心悸动与身心发展的作品,没有任何人可以一眼窥知孩子的人生脉络。

因为是人,所以必定会有喜、怒、哀、乐;因为是人,所以哭、闹、病、痛在所难免;因为是人,所以会随着时间的变动而有所更迭。

  婴儿期的孩子,以“哭哭叫叫”与父母沟通。
  三岁以后的孩子,开始懂得思想与思考。
  十岁以后的孩子,期望父母能真正明白他的心。

  婴儿期的小朋友,我将他比方为“神农氏”,那个时候的孩子以摸、触、咬、扭、打学习人生,以“哭哭叫叫”与父母沟通,这时的哭,意谓着痛、病、尿、饿等等多样的意义。

  哭,成了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沟通秘法。这个时候的亲子沟通,适合以“心”服人。

  三岁以后的小朋友才慢慢进入“认知”的时期,孩子开始懂得思想与思考。这个时候应该用以“德”服人的方式沟通。

  七岁以后是个改变的年代,这个年代的小孩逐渐明白,人的世界是个有沟才通
的世界,他会从日常生活中找着了解父母“内心城池”的方法,也期望父母能真正
明明白白他的心。这个阶段可以以“理”服人。

  比方说:
聆听:我常说,中国的父母是一种非常不懂得“听”的民族,所以老一辈的父母亲经常会说:“囝仔人,有耳无嘴”,意谓着孩子不必多说。孩子不多说,父母自然不必多听,有趣的是,一个不听他人说话的人,如何能明白他人心中的所思所想。

听,其实是人类的第三只眼睛,像古代的“报马子”一样,专司刺探心灵底事。一个不懂得听的父母,孩子会把他视为不同国度的老家伙,以后,开心的时候,不会与你分享;悲伤的时候,不会找你分忧;挫折的时候,不会依你停泊;恋爱的时候,不会与你商量。

设身处地:那是一种站在别人立场思考的技术,西方的心理学家叫它“同理心”。沟通最重要的重点自然是,让他人知道,你明白他的委屈与难处。

  有时候,一句“你怎么了?”或者“你好像很生气?”或者,“一定有人惹了你”,就能让孩子的心情“雨过天晴”,这个时候的他们,会突然发现你是全宇宙最最贴心的人。

 鼓励:如果有一天,你花了一千二百元去做一个自以为满意的发型,但在回家的路上碰着的那个朋友,却称它为“鸡窝头”,你会做何感想?将心比心,你不难明白其中的诀窍。

鼓励,有时像极了“荒漠甘泉”,往往可以轻而易举的开启沟通的桥梁。别忘了,人都喜欢说好话的人。喝一点“蜜”说话,比口涂“砒霜”说话要好得多了。

表达关怀与爱:古代那种“你应知道”的想法,早就该抛弃了,没有人可以“你不说,他就知道”,除非他学得探心术,或着拥有“特异功能”。所有的感觉,都必须经由你的口传达给对方。

  最后请你“偷取”孩子的流行讯息。

  现代流行什么?是你必须牢记在心的一句话:以前流行忍者龟的时候,你该多和他说说“乌龟”的事;流行龙猫的时候,何妨多说几句“龙猫之语”;现在流行“恐龙”,你对“恐先生”又了解多少呢?

  孩子喜欢和明白他们偶像是谁的人说话,你是吗?


摘自: 游干桂著作《别让童心去流浪》一书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