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污染:欧洲媒体猛批中国政府

发表:2005-11-26 09: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石油吉林化工厂爆炸,造成中国东北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连日来成为法国及欧洲国家媒体的头条新闻。许多媒体认为事件再次显示中国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资源和人民生命安全所造成的破坏,显示中国地方政府在处理重大事故过程中仍试图掩盖,缺乏透明度。

法国《费加罗报》在周五的报导中指出,事件尤其突显了中国政府缺乏以冷静和透明的姿态应对重大危机的能力。在哈尔滨,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试图严格监控新闻传播,另一方面是各网上传闻、手机短信、小道消息大行其道。直到本周初,哈尔滨地方当局见事态无法掩饰,才通报市民可能发生松花江污染。

*中国七成河流湖泊已遭污染*

法国《世界报》在周四的报导中指出,中国发生化学切尔诺贝利事件是预料之中的事,它触及的是中国最急功近利竞争激烈的能源和石油产业。它最终将触及中国的水资源危机,要知道中国百分之七十的河流湖泊已经遭到污染。世界报的报导指出,380万哈尔滨市民直到本周三才从官方渠道正式获知松花江面临严重污染威胁。尽管在此之前有关部门已经发现松花江上游苯含量超出正常指标的1百倍,但地方政府和吉林石化工厂仍试图否认爆炸可能导致的重大污染。

世界报指出,互联网揭露了环境污染信息,迫使哈尔滨市政府采取行动,但它的行动方式仍未脱离共产集权的烙印。世界报说,中国缺乏权利监督机制,在野党的缺失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危机处理混乱的必然后果以及国家面对此类危机的脆弱。尽管国家环保局声称自爆炸事件发生后一直在严密监视河流污染情况,但该局领导显然没有接到来自吉林省和哈尔滨市的行动指令。

《日内瓦论坛报》在周四的报导中指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所属公司已多次发生环境污染恶性事故,这个拥有50万职工的国营企业为应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来自国际跨国公司的挑战,不顾一切地枪占市场,对公司来说,任何对环境及生产安全的投资都等同于浪费。

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发表文告,对中国化工厂剧毒物质泄露可能对整个地区造成的生态危害表示严重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席克洛德马丁日前在接受瑞士媒体采访表达了他的担心。

*中国隐瞒不报环境灾难*

马丁说:“这无疑是一次极其严重的生态污染事件,中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此类事件,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我知道有些环境灾难中国政府并没有公开报导。”

马丁表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正对中国环境资源构成严重威胁。马丁说:“中国政府目前对经济高速增长造成国家资源严重匮乏是有足够认识的,也意识到了城市野蛮扩大化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

马丁表示,中央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法律,问题是中央政府在迫使地方政府执法时遇到了阻力。他表示这将是中国政府未来所面临的挑战。

(美国之音记者:爱玛2005年11月25日巴黎报导)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