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难,真的只是冰冷的数字了?

发表:2005-12-11 03:3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今年广东兴宁矿难发生后,我写过一篇小文章《灾难在不断锻炼公众心理承受力?》。在文中说到:“随着矿难的频发以及死难人数动辄达到三位数,公众对灾难的惊诧程度在降低,对死难人数的承受力在逐渐增强。个位数和两位数的死难人数,似乎已不具有吸引公众眼球的价值了。--尽管我们都知道,每一条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死难者对他的家庭和亲人来说,是百分之百。”“媒体频繁报道矿难,就如长期服用抗生素一样,人最终都会有耐药性。”

  兴宁矿难后,我们看到大多数媒体的报道都是生活在中国的人可以想象出来的套路:首先是当地主要领导亲临矿难发生地,指挥抢救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其次是第一批抚恤金发放,每个死者家属将领到多少钱,难属情绪稳定;然后是公安机关通过连续作战,将潜逃的矿主抓获;最后是有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狠抓安全生产,各地对煤矿进行地毯式检查,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一律关停。

  这样的八股文章每一段都有着其要说明的重点意义所在,不可等闲视之。领导到现场指挥说明政府重视抢险,关心矿工生命,是很人道主义的;接下来安抚死者家属说明我们首先要保持稳定,连死难矿工的家属都满意了,其他人还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控制了矿主则说明:好了,冤有头,债有主,把黑心的矿主抓住,对公众有个交待了;最后的亡羊补牢则说明有关部门举一反三,是有着全局的安全意识的,矿难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偶发事件。

  可是,老天爷不因为你八股文做得好就给面子,“补牢”的次数越来越多,“亡羊”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近期,黑龙江七台河和河北唐山又发生特大矿难,而且死难人数都在三位数以上。(唐山矿难刚确认死90,但还有20余人失踪,按照因矿难频发积累的经验,我可以认为失踪的20人几乎没有多少生还的机会。)有关部门的八股文章还接着做,而媒体和公众已经表现出某种麻木了,除了例行地报道死亡数字和抢救工作外,找不出能让公众更关注的点了。而公众,还要如以前对矿难那样愤怒、忧虑,对死者像过去那样同情也是不可能的。复旦大学一个研究生将猫的眼睛刺瞎,媒体和公众倒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如此对比,并非说明媒体和公众已经麻木不仁到,认为猫命比人命。媒体是为公众服务的,它们必须找出公众的兴奋点,挖掘出来。矿难接二连三,公众已复以前的那种关注程度了,媒体自然会跟着降温。谁叫这是个注意力为王的时代呢?而对观众而言,关注某件事是有着一种心理期许的,--自己的关注能对事情有些影响。在张亮亮虐猫事件中,公众的心理期许是很容易得到实现的。张亮亮认错了,家长也不主张他出国了,学校表态要“治病救人”,专家站出来分析心理问题。好不热闹。而矿难如此频繁,公众的关注几乎是拳头打在棉花上,你再愤怒,再呼吁,没用。矿难照发人照死,八股文章照样做。--没有多少回应的关注总会逐渐转移的,因此,我以为没必要苛责媒体和公众。

  矿难发生后,而有关部门对媒体的冷落和观众的冷漠也许是最高兴的。公众没有精力再关注矿难时,难道不是他们的幸福时光?而我等这些只会坐而论道的酸秀才,对着一而再,再而三的矿难,再如何议论都只是重复过去说过的话,有时自己也觉得没有多大意思。

  我们可能只觉得空发议论没有多大意思而已,第二天太阳照样升起来。而那些死在矿井里面的兄弟已经永远看不到日出了。他们的亲人,不会因为矿难频繁发生,就会减轻死去亲人的痛苦。

  对矿难死者的家属来说,一场矿难死一个人和死一百个人都是一样的。可在许多人眼中,矿难似乎真的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