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抚仙湖“水下金字塔”疑为古滇国文化遗迹

发表:2006-06-22 04:5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早在1992年科学家就在云南澄江抚仙湖边发现了大量水下人工建筑的遗迹。近日研究者们对这个十年未解之谜的遗迹身份的认定有了新发现。

  据介绍,目前已经探明的古城遗迹面积已达2.4平方公里,规模不逊于上世纪70年代的澄江县城,主要建筑共有8个,其中两个高大阶梯状建筑和一座圆形建筑最为重要。

  其中一座高大的阶梯状建筑共分三层,底部宽60米,第二层宽32米,顶层宽18米,整个建筑高为16米,从声呐扫描图上可以看出,它的台阶非常整齐对称。

  而另一座阶梯状建筑气势最为恢宏。它上下共五层,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第三四层倒塌比较严重无法仔细测量,第五层宽27米,整个建筑高21米,类似于美洲玛雅人的金字塔。在每一层大的台阶之间都有小台阶相连,其中第一级大台阶从底部有一条笔直的小台阶直通而上。

  此外,在这两座建筑中间还有一条长300多米,宽5-7米的石板路面,用不同形状的石板铺成,石板上面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在另外一片区域里,耿卫还发现了一座圆形建筑,底部直径为37米,南面偏高,依稀可以辨别出台阶,该建筑北面倒塌得比较严重,东北面有个缺口,形状类似于故罗马的斗兽场。

  专家认为,高大的台阶状建筑很可能是祭台。他们的主人会是汉代俞元城的居民吗?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曾出土大量古滇国时期的青铜器,很多青铜扣饰(一种青铜质地的圆形小饰品)上都有台阶式建筑的图案,有的上面还有用于祭祀的杆栏式建筑图案。这表明祭祀活动在古滇人的生活中已经相当重要,那些高大的台阶式建筑就是古滇人祭祀活动的遗存。

  更令人称奇的是,刻画在一些青铜扣饰上的环形台阶式建筑图案,几乎与水下发现的圆形建筑形式一模一样。青铜器上的环形台阶式建筑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有十余人,第二层有三四个人,坐在台阶上观看斗牛或者其他表演。据认为,水下圆形建筑就是扣饰图案描绘的原型。也有专家认为,圆形建筑是娱乐设施或是体育场。

  目前,关于古滇国的考古成果几乎全都集中在墓葬和文物的出土上,曾经兴盛500余年的古滇国没有发现任何生活建筑的遗迹,这让人难免猜测,湖底高大的建筑与青铜器上的图案相似绝非偶然。

  在抚仙湖的众多传说中,关于海马的传说最为离奇。据说这种海马可以在湖面上奔跑如飞,经常在晨雾中出现,雾散后潜入水中,在古县志中多有记载。

  抚仙湖水位很低的时候,在很浅的地方露出的石板上,人们可以看到直径在8-15厘米的孔洞,形状酷似马蹄印。在水下建筑上,也发现很多类似的孔洞,有些内部边缘还有石钉,这些圆孔插上木桩,再用绳子连接起来,会形成一个规则的长方形。

  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古滇文明的青铜器图案发现,古滇人的建筑主要是以杆栏式建筑为主,这种杆栏式建筑是先用竹木搭成房架,底层悬空,再修墙而形成的建筑。据推断,所谓海马的脚印就是杆栏式建筑用于插立木的基础,抚仙湖水下古迹一定与古滇文明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云南澄江县的历史上,有史可查的有三个城市,其中最早的是俞元古城,后来在史书上神秘消失,这是很多专家倾向于认定水下城市就是俞元城的原因。另有人认为“俞”在古汉语中有“最、最初”之意,而"元"有"原始、根基"之意,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最初的高大的根基”。

  和其他的古代文明遗迹相比,抚仙湖水下遗迹的规模绝不逊色,拥有超过21米的高大建筑,这在玛雅文明遗迹中都是不多见的。对它的研究将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困扰考古界多年的古滇文明的谜团,很可能透过抚仙湖水下古迹揭开。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