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贪官马建国狱中服刑有如度假 给狱警发工资

发表:2006-11-17 15:1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2006年10月13日,巫帮志站在被告席上,面无表情。

  从这一天开始,他的命运发生了戏剧般的变化——因为法庭认定他受贿187.4万元,巫帮志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成为一名囚犯。而在此之前,他曾在一所监狱做过长达10年的监狱长。

  他治理过的川西监狱,最多时关押过9000名犯人,曾是四川改造罪犯的重要基地之一。

  四川省直接负责监狱管理的最高官员——省监狱管理局原局长李文华,也在今年6月,以涉嫌受贿被捕。

  在2006年内,四川省检察机关共查办了监狱系统涉嫌职务犯罪者48人——这些人中有干警,也有监狱长,这是四川近年来罕见的监狱反腐行动。

  一系列大案震惊了四川司法系统,省司法厅的一份报告称,川西监狱案、崇州监狱案、李文华案等“在全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多位省领导“对司法厅党委多次提出严厉批评”。

  2006年2月,原甘孜州委书记刘道平接任四川省司法厅厅长。

  与新领导一同到来的,是一系列的监狱整顿大动作。

  官商的狱中“悠游”生活

  2006年1月9日,川西监狱在押犯马建国(入狱前曾任成都市金牛区副区长),被转至成都市新都区看守所,有关部门针对其服刑期间行贿监管人员的调查,就此开始。

  8个月后,法庭披露了马建国的狱中生活:

  服刑期间,马建国不穿犯人的衣服,也不吃犯人的饭,在狱内负责管理图书,可以回家过夜,可以经常外出见亲友,可以接受宴请,可以用手机与外界联络,遥控公司事务。

  马建国回家时,随行狱警还被安排到宾馆住宿;他还为狱警们“报销”外出用车的油钱。

  2004年6月15日,马建国因挪用公款罪和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获刑15年。一位了解其情况的人表示,这位前副区长身家数亿,入狱前还掌控着他的成都国贸实业集团公司。

  马建国在监狱里的悠游生活,无疑与他的一系列经济“攻关”有关。就在其入狱不久的2005年春节和8月份,马建国两次给分监区教导员罗雅林共计4000元的“红包”。

  有5个月的时间里,马建国的手下每月会给分监区监狱长刘波送来2000元钱,这1万元后来被形容为“给狱警发工资”。

  刘波的妻子临产,马建国建议刘波要敬菩萨,随后安排自己的司机给刘波送来两尊价值8000元的乌木观音。

  马建国与监狱长巫帮志的关系也不一般。2005年8、9月间,巫帮志找服刑犯人马建国单独谈话,提到自己购买的一套商品房还差17万元尾款,马建国当即安排手下人替他办妥了此事。

  据巫帮志供述:2005年8月,他主动向马建国提起了某售楼部打电话催他交16万多元购房尾款的事。马建国说“我可以替你把钱交了”。巫说“可以,你交了就由你和xx共同分赚得的钱”。马表示不要。巫说“不要你就不去交钱”。

  知情人士称,“这是一个犯人在特殊生存环境下的心领神会,他是经商的,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本就轻车熟路。”

  如何认定这是“借款”还是“行贿”,成为庭审的辩论焦点。相关人士称,作为犯人和监狱长,马建国和巫邦志之间显然没有“借款”这么简单。

  值得注意的是,当马建国离开川西监狱时,还让巫帮志给他打借条,法庭庭审记录了这一过程:

  巫帮志:“啥子,我还给你打借条?”

  马建国:“你快打,打了对你有好处!”

  据了解,马建国不但为巫帮志个人“帮忙”,还给巫治下的监狱提供了诸多帮助。

  马建国在狱中的工作是管理图书,他不但向监狱捐赠了不少图书,不同消息渠道印证,他的公司还与川西监狱下属企业签订了正式借款合同,金额达几百万元。

  一位知情人士评论,马建国这样的特殊犯人,就是巫帮志等人为自己、同时也是为监狱争取来的“资源”。

 监狱的困难现实

  尽管不能将监狱的财政困境和监狱内的腐败简单划等号,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是能感受到经济困难对监狱管理工作的影响。

  作为拥有在押犯最多的省份之一,四川省有一大半的监狱分布在偏远山区,布局分散、交通不便且信息闭塞。大部分监狱最初都是农场,有几个监狱地跨三个县。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监狱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有着近20年警龄的狱警老赵(化名)对记者说。

  过去遗留的幼儿园、学校、医院、聘用人员等等,全都成了监狱背上的负担。

  “财政拨付只能说是基本到位,几乎每年都有缺口。”四川省监狱管理局政治部主任秦治国说。

  经费短缺使得监狱基础设施建设很难跟上,而另一个极为尴尬的问题也被提出。在2004年12月的省人大会议上,省人大内司委提交的报告显示:全省监狱监管区的近15万米围墙中,安全不达标的有14万米。还有6万多米连不达标的墙都没有,全靠人工防范。

  这个报告还提及,一些监狱没有安装电子监控、报警、防护设备。

  经过努力,两年后,不达标围墙的长数量有所下降,但全面的电子监控、报警、防护设备,依然没有能力提上议事日程。

  部分监狱为了节约成本,采取了“以房代墙”的方法。民警老赵说:“以房代墙”,就是建造监舍时尽量将房子建在外围,让房子直接替代墙壁起到阻隔作用。这是山区监狱的普遍做法。

  这还不是最困窘的一面。

  30岁出头的狱警小赵(化名)告诉记者:“2000年前后,发工资都成问题,更别提奖金了。那时候我们每个月还要扣一些风险金,有的月份干脆是拖欠。”

  有资料显示,从1993年到2000年底,四川省监狱系统累计欠发工资6631万元。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监狱经济困难的主因是监狱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严重。在财政保障不充分的情况下,一些人不得不将很大精力放在生产上,不排除有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滥用权力。

  颇有经营能力的监狱长

  在监狱现状普遍不佳的大背景下,巫帮志治下的川西监狱却鹤立鸡群。

  1983年,巫帮志初到川西监狱,当时的监狱还是一座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茶场。

  1996年,巫帮志成为这所监狱的监狱长。就在次年,雄心勃勃的巫邦志开始逐步将监狱迁出大山。2003年5月,川西监狱由西部山区搬迁到成都市龙泉区。

  一位曾经采访此事的记者这样描述搬迁前后的变化:

  搬迁之前,是“两排平房和一栋70年代的二层旧楼,灰瓦、砖墙,廊柱上刷着白底黑字:‘改造人的特殊学校’”。

  搬迁之后,“有了橘红色外墙的6层监舍大楼,蓝顶白墙的车间,修剪平整的草坪;有了4.5米以上的围墙、高压电网、武警站岗的塔楼;有了两个天然气浴室,有了大教室和图书馆;宣传栏里写着贝多芬和丘吉尔的名言。”

  在出任监狱长的十年时间里,川西监狱在巫帮志的治理下,不但保证了基本收支平衡,还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农茶场变成了服装加工企业,从设计、剪裁、打版到成衣熨烫,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

  某监狱狱警老刘对记者感慨:“川西监狱好啊,他们服装加工搞得远近闻名,找他们做生意都要排队,全省没有几家这样的监狱。”

  就在2005年3月,《四川省情》上还刊登着这样的插页:“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未来——记奋进中的四川省川西监狱”。

  据了解,令人吃惊的是,巫帮志直到被关押期间,还在琢磨着棉麻纺织的技术革新和市场出路。

  在一定意义上,巫帮志更像一位经营者。

  四川省司法厅政治部主任李光才说:“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监狱长人选,最好是复合型人才,(除了)政治品质要好,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监管改造要懂,法律要懂,政工要懂,生产经营也得懂。选这样的人很难啊!”

  不过,如何保证一个人肩负监狱长和商人的双重身份的同时,还不能“经营犯人”,就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监狱的迁建工程,也展现出巫帮志“贪”的一面,上述扩建工程成为他和原监狱管理局局长李文华的利益黑洞。

  法庭认定:1997年至2005年春节前,巫邦志在其任职的监狱迁至成都近郊的过程中,在购买土地、承建迁建工程、购买车辆和电梯等设备、装修代管的饭店以及人员工作调动等方面,给请托的十几家公司或个人予以支持和关照,为此,共收受现金人民币80.1万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