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记

作者:辛纯 发表:2006-12-17 05:0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当邓小平让中国人“摸着石头过河”时,他没有告诉人们这是一条小马驹也能趟过的小河呢,还是一条能把骏马卷入漩涡的大江。(Getty Images)



摸着石头过河,是邓设计师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总体设计方案。今天,人们已经明白,这是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死马当做活马医,把欲望的笼头放开,让其信马由缰,左奔右突,踏出一条路来。问题在于,这条路,不是给开拓者准备的。这条路确实已经延长了二十七年了,但是马儿们已经纷纷开始在巨大车轮的碾压下血迹模糊,尸横路上。

千军万马过河,其凶险程度超过了地面上的万马奔腾。因为水下形势隐蔽,暗藏杀机,所以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当邓小平下决心让中国人过河的时候,他看起来是忽视了一个领导人的责任:告诉人们这是一条小马驹也能趟过的小河呢,还是一条能把骏马卷入漩涡的大江。

如果让华盛顿们领导人们度过一条河,他们会首先用尽办法测量河流,绘出水底的形势图、流速变动的周期表,以及河上的天气变化规律图,然后制定一套组织规则,成立起一个决策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按照规则决定如何组织人们过河,还要有一套体系包括监督、信息公开等等以保证规则受到尊重、人们受到保护。如此,则华盛顿领导下的人们有惊无险的度过了河;

邓小平领着人们过河,只需一句话:摸着石头过河。千军万马遂摸着石头过河。人们有时摸到石头,于是往前走一步;很多人没有摸到石头,但水位却不断上涨,这些人大半身淹在水中,只留下头部或鼻子在水上,胸腹承受着水压,绝望的看着水将涨过鼻孔;摸到石头的人们有时发现摸到的石头并不稳定,惊恐的随着石头滚落在激流中;很多人在伸手去摸石头时却落入漩涡,消失不见了。在倒下的人们的尸骨与躯体之上,一个庞然大物,行进在深深浅浅的水流中,借着牺牲的人们,试图度过河流。

人们为什么要摸着石头过河?人人铤而走险?因为河的此岸是无奈,是穷困,是坐以待毙;河的那边是生存,是利益,是富裕生活。因为邓的党的统治,人们已经失去追求财富的权利多年,已经穷怕了,不过河本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人人都是这样,摸着石头也要过河。

邓小平已经死了,河中的人们还在河中摸索着。悲剧太多了,人们开始说,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了。但是河中的人们,无论在那个阶层、地区和行业,全部所能做的就是拚全力搏击环绕自己的水流。他们溅起的水花,让围观的人们看不到水下的真实,以为他们走的很好,快要走出急流,到达对岸了。

至今纷纷攘攘二十七年过去了,幸存的人们还在水中。少数人站在人墙之上,只留下脚站在水里,却以为已经过了河;其他的人,普罗大众被迫在深水中铸着人墙、人基、人台。世界上其他的人,大多只看见水花,忽视了水下的悲剧,也不愿理会石头的虚假与水花讲述的黑色真实。华盛顿领导过的人们的后代,也眼看着水花,希望那是一座真实的桥梁。因为他们的财富投到水中去了,他们便不愿相信看到的不是桥而是水花。

笔者从河中趟过一阵,摸到过一些不太稳的石头,看到过许多水中的惨剧和乱象。借着慈悲而伟大的真理的洗礼,精神的升华,笔者跳出了水流。为让人们看清水花,特作过河记。

过河图

自从1979年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五个大的波浪:发财浪。

第一波,贸易,大约从1979年到1988年。人们主要依靠价格双轨制的现实机会,依靠倒卖贸易批文赚钱。

第二波,走私,于在九十年代后半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出现了几个大的走私中心。

第三波,金融证券,从1989年兴起,1991年开始热闹,1993年开始成为中国城市部分居民的一件大事。

第四波,房地产,在证券兴起同时出现过一波热烈但历时不长的一波房地产浪。在1998年开始的这波房地产浪成为迄今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波发财浪。

第五波,收购国有资产,人们称为的最后一波发财浪。

这几波在时间上不是都有很清楚的界限,时间顺序上存在交织。贸易浪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消失。房地产浪、股票浪和收购国有资产三浪比较长时间交织在一起。走私浪来的短暂而凶猛。这几波,每一波都产生了一批富豪,同时又从这一批富豪中产生一批阶下囚。所以这几波浪,实际上是暴发浪。少数发财致富者,靠做小生意起家,发展出大、中 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如今虽是赫赫有名,不过他们的发迹史,几乎完全不在社会舆论的关注之列。人们议论不尽的,是这几波暴发浪,是富豪们一夜暴富的故事。

(未完待续)

来源:看中国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