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中离奇的“跳车身亡”事件

发表:2007-02-13 01:0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昨天晚上8点多,偶然把电视转到央视的新闻频道,一条关于一个从深圳打工返乡的男子在火车上离奇失踪的新闻吸引了我,但看完后,觉得很是纳闷,整条新闻看起来总觉得是一副欲说还休的样子,如果只是简单地叙述这么一个现象,有什么意思啊,各位XDJM有谁看过这条新闻的,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分析分析啊……
  
  后来,在一名记者的博客上,偶找到了下面的东东:
  
  
  
  一起离奇的“跳车身亡”事件
  
  昨天晚上7时许,一位在央视做记者的哥们给我发来一篇稿子,是他们晚上在新闻频道的《新闻360》中要播的一条新闻的文字稿,希望我们报纸能跟着转载,最好是派记者过去做追踪报道……
  
  返乡途中坠落“全封闭”列车 一打工青年意外身亡
  
  导语:
  
  再过十几天就要过年了,不少离家在外的人早已归心似箭地踏上旅程,期待尽早回家与亲人团聚,在深圳打工的21岁的山东小伙子杨克志就是其中的一位,然而在他从深圳出发几天后,他的家人却一直没有等到他,不仅如此,他们还不得不面对一个至今都无法接受、疑点重重的事实。
  
  正文:
  
  杨克志的家在山东济宁嘉祥县杨庄村,父母都在家务农,杨克志和弟弟杨克宁已经在深圳打工三四个年头了,半个月前,他们相约回家过年。
  
  同期:杨克志父亲杨印勇
  
  他(杨克志)是17号上的车 最迟也就是18号下午 不能超过20号就到家了
  
  解说:
  
  杨克志兄弟俩乘坐的是1月17号从深圳开往北京西的T108次全封闭空调列车,弟弟杨克宁说,由于他们俩只买到一张火车票,哥哥拿的是站台票,所以上车后两人就暂时分开了。
  
  同期:弟弟 杨克宁
  
  中间他过来,拿了本书过来,他说给我书看,然后他自己就离开了。他第二次过来的时候,就喝了一点水,拿了那本书说他看书去了,我就没看到过他了。
  
  解说:
  
  由于车上人多拥挤,杨克宁并不清楚哥哥具体位置在哪儿,18号中午下车时他在出站口没等到哥哥,也没多想就独自回家了,但此后杨克志却一直没有回来,不仅如此,向来从不关机的杨克志手机也始终处于关机状态。
  
  觉得蹊跷的家人于1月20日和21日分别向深圳110、北京铁路派出所和山东老家报警。
  
  同期:
  
  记者:报警之后有没有收到一些反馈
  
  家属:没有 一直任何消息都没有
  
  解说:
  
  报警后杳无音信,杨克志的家人开始顺着T108列车停靠车站,一站一站排查,希望通过车站的监控录像找到杨克志的踪影。
  
  与此同时,家人通过查询手机话单,发现杨克志最后一次通话是在车上接听他女朋友的电话,时间是17日晚上的九点半,按照运行线路,列车此时应该行驶在江西赣州境内。于是,杨克志家人又分别于1月20日晚和23日两次向赣州站电话报警。
  
  记者:报案之后 没有任何部门跟你们打电话
  
  家属:没有
  
  解说:
  
  心怀疑惑的杨克志的家人决定亲自南下赣州,在赣州火车东站派出所,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他们竟然意外得知了杨克志的下落。
  
  同期:堂兄 杨克东
  
  拿着我弟弟的遗物就摆在那里给我们看 我弟弟的身份证 手机 钱包 钥匙里面还有一张卡片是一应俱全
  
  解说:
  
  赣州东站派出所对杨克志的家人说,1月 17日晚上10点钟左右,T108次列车驶过赣州站不久,赣州东派出所就接到该列车工作人员打来的报警电话,称有一名男子不知什么原因飞出窗外。经过沿线寻找,铁路警方于18日凌晨2时,找到杨克志的尸体。这份由T108次列车所在的广铁集团广九段开具给赣州站的《关于移交旅客杨克志遗物的记录》也证实了上述说法,这份记录的落款时间是1月19日。这说明无论是死者搭乘的广铁集团广九段T108次列车,还是事发辖区的赣州火车东站派出所、赣州车务段,这些部门最迟都是在1月19日以前了解到杨克志坠车死亡情况的,然而这些部门中没有一个及时将此情况告知给死者家属,当死者家属通过自己调查了解这一情况时已经是1月25号,距离杨克志出事已经过去了整整7天。
  
  同期: 杨克志父亲 杨印勇
  
  我最不理解的是 在各方面证件都明确的情况下 为什么不通知家属让家属苦苦寻找 给家属带来这么大的灾难 这么大的痛苦
  
  堂兄 杨克东
  
  为什么叫我们家属一步一步找到你们这儿来 我们如果不找的话 这个事情是不是永远都消失了
  
  解说:
  
  对此,T108次列车的乘警长是这么说的。
  
  同期:
  
  T108次乘警长:通知家属 车上怎么通知 车上什么都没有怎么通知 只能从赣州东车站发现尸体 根据他身上的证件去通知
  
  解说:
  
  而地上的赣州车务段又是这么说的。
  
  同期:赣州车务段业务科曹晓明
  
  应该赣州东派出所通知了找到尸体以后
  
  解说:
  
  而接到列车通知的赣州东派出所更是认为自己是无辜的。
  
  同期:赣州东派出所所长 余铁飞
  
  我不是跟你讲了 我仅仅就是看到路基上有一具尸体 他们来 我把东西移交给他们 就完了 你找到我就找到一个毫不相关的人 你说你找我 我能给你解决什么问题
  
  解说:
  
  铁道部2003年9月1日施行的《铁路旅客人身伤害及自带行李损失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在站内、区间发现的旅客尸体,车站应对死者的车票、衣物等妥善保管并通知其家属来站处理。第十七条则规定,发生旅客人身伤害事故,应当由事故处理的车务段、事故发生单位及事故处理站公共安全专家派出所成立事故处理工作组,事故处理的车务段任组长单位。比照这一规定,赣州车务段、T108列车工作人员及上一级的广铁集团广九段,包括赣州东站派出所构成了杨克志事故处理工作组。这些部门都有责任和条件将杨克志死亡的消息及时告知其家属,而其中身为事故组组长单位——也就是赣州车务段更是负有主要责任。那么这些部门为什么都没有尽告知的义务,反而选择集体沉默呢?
  
  更让杨克志的家人难以接受的是,在杨克志事发后一直没有主动告知他们的相关部门,此时最关心的竟然是死者家属是怎么会找上门来的?
  
  同期:赣州车务段业务科曹晓明
  
  杨克志在这里 家属是怎么知道的
  
  T108次乘警长
  
  肯定是有哪一个部门通知你们的 没有通知家属 你们怎么来
  
  家属
  
  是因为人丢了 找不着了 自己找过来的一路找过来的
  
  T108次乘警长
  
  一路找的?
  
  解说:
  
  据赣州车务段等事故处理部门说,为调查事故他们找了六位目击证人,而根据这些目击证人的描述,他们得出最终的结论:“杨克志是自己打碎厕所车窗跳车死亡”。
  
  同期:赣州车务段业务科曹晓明
  
  杨克志进了厕所以后 反锁了厕所门 然后(有乘客)听到厕所里面有敲破玻璃的声音 (乘客)再向工作人员来报告 工作人员打开厕所门的时候 才发现有一部分的玻璃已经敲碎了 人不见了
  
  解说:
  
  而据杨克志的家人说,事故调查组曾向他们称,在事发现场没有发现任何锐器。对于事故调查方确定的证人及其所作的证言,杨的家人深表怀疑,但当他们提出要见一下调查组所谓的目击证人时,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而令杨的家人同样不能接受的是,死者杨克志是自己破窗而出的结论。记者随后登上了死者曾搭乘的由深圳开往北京西的T108次列车,发现每节车厢厕所里的玻璃均为双层钢化玻璃,尺寸大概只有29乘48厘米,在下面的窗户还有为了旅客安全加固的钢条。既然如此,身高一米78、体重180多斤的杨克志要想徒手破窗而飞出车外,就必须要穿过这样双层密闭、并且装有钢条的钢化玻璃。(记者在场景内演示)
  
  此外,对于事故调查组认定的自杀结论,杨家人感到怀疑的还有,无论是此前与家人通电话,还是从深圳出发上车时,杨克志的情绪都一直很好,怎么好端端地在上车的几个小时后突然间就会跳车“自杀”呢?
  
  同期:弟弟 杨克宁
  
  记者:你(在车上)最后一次和你哥哥见面他情绪怎么样?
  
  他很高兴,他本来回家要给他结婚的,日子都定好了。
  
  解说:
  
  在清理杨克志随身携带的箱子时,家人发现了他带回来准备用于结婚的1万3千元钱存折和给家人买来过年的新衣,从杨克志随身携带的的日记中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阳光乐观的小伙子,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截止记者发稿时,杨克志死亡已经整整过去了*天,他的死亡依然疑点重重。
  
  
  
  看完稿子后,说实话,觉得做得太浅了,整个报道中唯一能凿实的只有“铁路公共安全专家部门在死者身份等证明俱全的情况下,为何不及时通知家属??”一个点,而最核心的新闻事实——如何死的,一直没有浮现,虽然通过其弟弟等人的口体现出他之前情绪很好,没有自杀的动机,通过记者实地勘查呈现出该列车为封闭列车,要破窗自杀几无可能等等,但这些都太主观……
  
  随后打电话过去,哥们告诉我,此事疑点颇多,他们已经在那边蹲了半个月,手头还有一些其他的证据,但因为事件重大,涉及到春运,所以先把事实抛出来,希望能形成舆论压力,迫使有关部门立案,尸检,此事才有望水落石出……另外,也希望播出后,能找到当日当次车(1月17日T108次)的目击者。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