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的惠农政策为何遭遇“卡壳”?

作者:天人 发表:2007-02-24 19:2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据大陆《新华网》近日报道: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逐年加大对“三农”扶持补贴力度,诸如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但记者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采访时发现,一些乡镇在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导致了部分惠农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等。

记者日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采访时,发现镇党政办公室的一位干部正在一厚沓卡片上签字。走近一看,原来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印制的“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卡”,上有乡名、村名、户名、作物种类、任务面积、补贴品种、购种数量、购种价格等项目,另外还有四个签字盖章的位置:分别是供种单位、乡镇、村委会和农户。奇怪的是,这位干部并不是在“乡镇”一栏盖章或签字,而是在“农户”一栏签字,“户名”是什么,这位干部就在“农户”栏中签上对应的名字。

良种推广补贴项目是国家扶持粮食生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2006年补贴农作物面积达731.45万亩,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达7700万元,再加上对奶牛、肉牛和肉羊进行补贴的2000万元,补贴资金总额近亿元。其中赛罕区享受国家级玉米补贴共10万亩,金河镇是这个区补贴面积最大的乡镇。呼市农牧业局一位干部告诉记者,为使这笔资金真正惠农,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以及各旗县(区)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和配套实施办法,自治区农牧业厅还统一印制了项目卡,需要有关各方特别是受益农民签字认可才行,项目的具体实施由各旗县(区)农牧局负责。

既然是要求农民签字,为什么村干部代替农民签字?金河镇党委副书记傅振斌解释说,那位“干部”是一个村会计,因为当时正值村委换届选举,村委会的公章被收到了镇里,所以村会计就到镇里替农民签项目卡。傅振斌的解释仍让记者疑惑不解:其一,如果村会计可以代替农民签字,自治区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印制这张项目卡还有什么意义?其二,其他村会不会也是干部代签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赛罕区农牧局。

据从事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的赛罕区农牧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时间有点紧,但是良种补贴项目落实得很好。为了起到良种推广的效果,他们采取了间接补贴的办法,供种企业以每公斤低于市价2元的价格售给农民,最终使农民间接获得每亩10元的补贴。这位负责人表示,制作项目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中央惠农政策切实落实到农民头上,接受农民监督。区财政为此还下拨了5万元工作经费,专门用于工作人员下乡找农户核查签字。此后农牧局工作人员还到各村各户进行了核实,有关农户全都在卡上签了字。

赛罕区农牧局的解释显然与记者所见不一致。为了弄清真相,记者在赛罕区农牧局已核查验收的项目卡中抄录了金河镇部分村子和农户名字,然后到这些村子逐一核对,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在八拜村,记者拿着项目卡复印件给“签字”的村民们看,村民们都说没见过。接受采访的10多户农民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良种补贴这回事。村民张栓栓说,他家种了2亩半青贮玉米,听说种子是上级调拨给村委会的,每公斤1.6元,不知道那是良种补贴项目,也没有干部找他们签过名。记者又到碾格图、格尔图等村子采访了十多户农民,他们均表示没有见过项目卡,更不知道签字一事。

在赛罕区农牧局,那位负责人说,赛罕区今年良种补贴面积达到10万亩,涉及4个乡镇7000余户农户,仅靠现有的工作人员根本跑不过来,加上有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让他们签字也不签,所以才出现干部代农民签字的情况。而记者打电话给呼和浩特市纪检委、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以及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分管领导,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金河镇八拜村部分村民向记者回忆说,村里卖过便宜种子,但听说是扶贫种子,卖的时候很乱,村委会不登记,也不限制数量,谁想买多少就买多少。有的人知道消息晚了就没赶上。村民周俊锁的妻子说,4月份村里两次拉回便宜种子她家都没赶上,无奈从市场上买了高价种子。村民陈有有抱怨说,他两天都没有挤进去,最后还得从市场上高价买。还有的村民怀疑拉回来的“扶贫种子”成色不好,像旧种子,没敢买。村民宗建平说,村里应该根据上级下拨的种子数量按比例发放给农民,这样才能保证公平。事实上,他的这一要求在有关文件中早有严格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走样变形了。

记者又在河北省高邑县农村采访中发现,该县大营乡小庄村村民有一年没拿到粮食直补款,而县财政局材料上却显示,该县粮食直补款已经百分之百发到大营乡。在大营乡书记、乡长和财政所所长签字的材料上,也记录着粮补款百分之百发放给了农民,上面还有农民按过的手印。但这里的农民反映,手印根本不是他们按的,而是一些基层干部伪造的。

山西省运城市有关部门对农民负担问题进行专项审计发现,一些地方截留挪用转移支付资金和农业税减免资金问题比较突出:盐湖区农业税减免不到位的农户涉及2万多户,涉及金额200多万元,占应减免总额的45%;永济市某村委会干部私刻农户名章300多枚,专门用来冒领上面拨付给农户的资金,有的农户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农业税减免这回事。

对于这种现象,山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潘云认为,个别地区的基层干部不是把精力放在落实政策上,而是挖空心思走形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这种行为如果任其泛滥,再好的政策也难以产生好效果。是呀,大陆有9亿多农民,文化程度普通不高,甚至还有1亿多文盲,你要让他们种粮食那是没的说,要让他们成为“政策通”则是难为人。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这就需要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为农民们当好参谋、做好表率,心里时时刻刻装着农民的利益,使政府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而现实的情况则让人痛心,为农民服务的“公仆”们竟把惠农政策当成了“唐僧肉”,层层截留,雁过拔毛,最终到农民手里的不过是一纸空文,而且并不是什么个别现象。如此一来,温家宝这位超级大厨就是制订再多的惠农政策,到头来都是给“小鬼儿”们做饭,而他真正想要伺候的“贵客”——农民,却连饭菜的香味都闻不着。

是农村的“土皇上”太嚣张吗?不是,一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来源:原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