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学生:零下十几度露天上课

发表:2007-04-16 08:0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前不久我踏上了雪域高域,来到我国最贫穷的地区--青海省南部牧区采访,那里高寒缺氧,冬季漫长,滴水结冰的日子长达10个月之久。由於自然条件恶劣,当地经济发展缓慢,牧区里的人民依然过著非常艰苦的生活。为了促进当地教育,政府自2005年起对牧区贫困家庭的15万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已经基本上解决了牧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但当记者走进牧区学校,却发现老师和学生们依然被严寒所困扰。

一踏上海拔3700米的高原,早晨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马上给我们来了个严峻的考验。

由於气温太低,我们的采访车被冻了,发动了半天也发动不起来,推了近半个小时,也无及於事,最後一位当地藏族老乡的开著卡车帮忙拉了半天,采访车终於发动了起来,迎接著早晨的太阳,我们上路了,冬日里青海南部牧区的风景有些荒凉和悲壮,寒意席卷著每个地方,我们此行的第一个地方是,离县城大约60公里的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夏拉村藏文寄宿制小学,在这样严寒的季节,不知道那里的学生如何度过这个冬天?

车子走了两个多小时山路後,我们来到了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夏拉村藏文寄宿制小学这里海拔高度是4100米,温度大约在零下13摄氏度,风力也达到了四级,就是在这样严寒的冬天,我们发现这里的小孩子在露天里上课,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意外和震惊。

学生们竟然坐在冰凉的地上,跟著老师读课文。

我问老师学生为什麽学生在院子里上课呢?老师平和的告诉我学生天气热得时候都要在院子里上课。我立即又追问那今天气温都零下十几度了?老师告诉我天气还算比较热的。老师告诉我们,像这样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天气晴朗,没有风的时候,学生都要在院子里上课,这样露天有太阳照射,还比教室里暖和,如果要在教室里上课,就得生火烧牛粪,牛粪一袋五到元左右。这样会花去很多钱,而学校又没有取暖费。我们走近教室旁边有一所很矮的棚子,老师讲这是当地老乡冬天用来养牲口的温棚,现在成了孩子们临时上课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手都冻裂了。

在学校的墙角下,我们发现一个穿著破棉袄的小孩,在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但大多数孩子还是有棉衣棉鞋,老师告诉我们夏拉村小的取暖条件并不是最恶劣的,实际上取暖条件差,是该县普遍存在的情形。我们驱车四个多小时,来到距夏拉村120多公里的托叶玛乡,第一次走进帐篷里的课堂。

走进帐篷,我们发现帐篷里没有任何取暖设施,室外温度达到了零下16摄氏度,帐篷里四面透风,到处都有冷风钻进来,有的地方用小凳子堵著,但根本抵挡不住严寒。我们真得为他们感到忧虑,还有多少这样受冻得孩子呢?

下午6点钟,我们发现这里的小学生正冒著严寒捡著牛粪,学生中没有一个戴手套的,他们的小手已冻的很红,孩子大部分穿著单衣单鞋,根本就没有棉衣。

牛粪是学生们冬季取暖必需的燃料,只要是课余时间,同学们都得来捡牛粪,托叶玛乡小学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贫困县里的贫困地区,交通不便所以,主要靠牛粪,要是烧煤的话要去500多公里外的西宁去买,学校根本负担不起,虽然青海南部是牧区,但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牛粪也不是白捡,每捡一袋牛粪都要给牧场主人付钱。平均一袋牛粪5块钱,下雪的时候要长到十块钱左右。

托叶玛乡小学现在有240名学生,在近8个月的取暖期里,全校需要牛粪1400袋。按当地的价格,每袋牛粪5元钱计算,一个冬天就需要7000多元,而学校根本拿不出这麽多钱。下课以後,老师只能组织学生跑步来增加点热量。

晚上八点钟,是学生们该休息的时间了,托叶玛小学校长公保才旦把我们领进了学校的男生宿舍。

让我们意外的是,室外温度零下20摄氏度,而学生宿舍里竟然没有生炉子

并且学生铺得竟然是一层薄薄的毯子,两个人盖著一个棉袄,没有被子没有褥子。

托叶玛乡寄宿制小学宿舍一间只20多平方米,却挤进了30多名学生,有的用几块木板在地上临时搭建了一个床,几个孩子不脱衣服倦缩在一个棉袄里,用体温相互取暖,有的宿舍整个冬季都不生火。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王震告诉我们,目前全县像这的寄宿制小学有十四所,总共4500多人,这4000多学生,贫困生有3000多人,教育上目前光取暖欠款达到193万。而全县一年的财政收才580万。王震局长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属於高寒牧区,海拔都在3800米以上,由於气候寒冷,加上财政困难,有些学生到了冬天没有棉衣、棉鞋,有的学校有炉子也生不起火,燃料费学校根本负担不起。虽然国家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学生上学这一块不成问题,但取暖一直困扰当地教育的一大难点问题。就当我们离开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时候,这里降了一场大雪,气温一下下降到零下25摄氏度,我们更加为这些孩子过冬感到担忧,我们决定去离河南蒙古族自治县35公里的邻县泽库县看看,不知道那里的情况又到底如何呢?冬日里青海雪域高原,气候也是变化莫测,一会眼前变得白茫茫一片什麽也看不清楚,一会就刮起了细烟雪,一会又变得晴空万里,这样的气候也给我们的采访带来了不便。

司机师傅极不情愿到这种地方,路很滑,稍有不慎车就可能翻下山去。车内也不敢开空调,如果没有了油,那就意味著我们无法返回到县城。4个小时後我们终於来到青海省泽库县热旭日村巴登小学,这里海拔高度是4000米,温度零下25摄氏度,风力达到6级。让我们欣慰的是,这个学校只有30多名的小学生,今天教室里生炉子生了火,但老师告诉我,炉子不是每天都生,像今天这样大雪天挺冷的时候才生。因为这个炉子要加牛粪,学校没有钱买牛粪,然後学生年龄太小,出去捡也捡不上,学校没钱买。

我们发现,这里的情况比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情况更糟,有的孩子连袜子也没有,破旧的单鞋已经没有了鞋後跟,就剩一个鞋帮,下课後,孩子们争先恐後的往炉子边冲,有的小手冻得红肿。

公太加,在巴登小学在读三年级,今年9岁。他的父母给别人放牧,一年收入不到两千块钱,身上穿得棉袄是哥哥穿下的,穿过这个冬天已经是第四年了,脚上的棉鞋破的张开口了,但没有钱买新的。今天正好是他和另一名同学值日取水,取水的地方离学校大约有7000米,公太加穿著那双破旧的棉鞋,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雪地里,在河边边那双粘雪开口的棉鞋看了让人揪心。在冬日里他们在雪地里不知摔了多少跤,有一双新棉鞋已是他们的奢望。巴登小学的教室既是上课的地方也是男生们晚上睡觉的地方,走进巴登小学的女生宿舍,我们发现宿舍里没有床板,被子和褥子直接堆放在这冰凉的地上。老师告诉我学校太贫困买不起床板,这里既是学校的食堂也是宿舍。

每天孩子们的伙食也很简单,只有一个馒头和一碗开水。泽库团县委魏书记告诉我们泽库县作为国家贫困县,贫困生将近在9000人以上,他们这样的宿舍,泽库县还存在很多。现在通过救助,被褥、鞋保暖的东西还比较紧缺。

目前,青海1346所寄宿制中小学共有学生149714名,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缺少过冬衣物和取暖燃料。我们期待著在全社会的努力和体会和帮助下,在不远的将来,孩子们能体会到温暖有多暖。

在采访的几天时间里,我每晚都睡不著觉,一是因为高寒缺氧,再是看到这些可怜的孩子真得让你心情难以平静,给我的感觉这个地方真得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但是看到这麽多孩子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还有一种骨子里的坚韧,真得很让你感动。有时问他们,你冷不冷,他们明明很冷,手都冻肿了,但却用生硬的普通话告诉你:不冷,也许他们真得对温度感觉麻木了,我们穿著两件毛衣一件厚棉衣,都感觉到很冷,我们的摄像机都有时都冻得不转磁了,而他们竟然对寒冷说不。还能面对我们摄像机面带笑容,我们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来源:网路新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