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中国环境危机的三大定律

作者:Taodax (深圳) 发表:2007-05-31 06:4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好消息:本人[关注水危机]经过长期研究追踪,分析了60年来近万个案例,终于总结出关于使中国环境危机逐渐加重现象的三大定律.

中国环境危机3定律:

1 哪里人民没有真正的选票,哪里河水就必有窒息的臭味.

2 对政府和官办媒体的消息,人民需要有第三方来核实,(目前需要人民在网上提供真实消息.)

3 没有民主制度作保障,花多少钱治理也是打水漂.

没有牛顿定律,谁想得到月亮太阳地球彼此之间有引力?

与此惊人地类似,本定律也揭示了"民主-环境恶化"的隐蔽而密不可分关系:

没有民主制度,环境的恶化得不到真实的报道; 对应方法得不到认真公开的讨论; 定出的方案计划得不到人民的审查; 执行的情况也得不到及时的追踪; 效果如何人民得不到反馈; 预算和结算人民无法参与审查; 这给了官员腐败和造假的机会,直到危机扩大和升级的消息再次令人震惊.然后进入下一轮"决策-失误"的恶性循环.腐败官员捞够了移民逃跑,人民(后代)要继续为环境危机付出代价.

运用此三大定律,不仅可以解释过去几十年发生过的生态和环境灾难,还可以对未来作出预测.以上的表述是"狭义"的定律,如换成"环境+腐败"就是"广义的"环境与腐败危机定律的了.本定律尚待科学共同体(包括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认可.
---------------
过去的主要案例有:

1958年"大跃进",导致1959-1961年三年大饥荒,3,000万人死于非命。

1961年建成的三门峡水库

1957年,指出三门峡工程错误的黄万里教授被定为"右派",而三门峡水库造成渭河平原严重淤积,河床抬高,小水大灾,洪水肆虐。虽然以降低蓄水高度,放弃防洪、发电、灌溉等功能为代价,对工程进行了大规模改建,使潼关以下的库区勉强达到冲淤平衡,但潼关以上的库区仍在淤高,仍在加大上游洪涝灾害的威胁。至今人们还在讨论是否要炸掉这个失败了的工程.

1958-1978年的人民公社,这个违反人类本性和中国传统的乌托邦制度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力.毛泽东死后被农民抛弃.(1978年农业粮食总产量只有3亿吨,而农村改革后的 1984年就达到了4亿吨.)

1958年错误的"引黄灌溉"工程,导致了黄淮地区盐渍土面积由2800万亩增加到4800万亩.

1975年8月"板桥水库群溃坝事件”,共造成24万多人死亡,被列为全球科技灾害第一名.
病险水库3万座 (自:王维洛)

中国是世界上水库大坝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病险水库最多的国家。至2006年底中国有85874座水库,其中有三万多座水库有严重的安全问题,约占总数的40%;

中国是世界上水库大坝溃坝最多的国家,从1954年到2005年一共溃坝3495座,平均每年发生溃坝事件67起。溃坝洪水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超过自然洪水。

1963年8月海河流域洪水过程中,有两百多座水库相续发生溃坝,是世界上在一次洪水过程中溃坝座数最多的。关于1963年溃坝的真相和真实死亡人数,人们知道的还很少。

1975年8月淮河流域洪水过程中,板桥、石漫滩等五十多座水库发生溃坝,根据全国政协委员、原水利部副总工程师陆钦侃等提供的资料,死亡人数23万人。是世界水库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溃坝事件。

第五,中国是世界上目前在建大型水库大坝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投资治理病险水库资金最多的国家,但是治理的结果是,病险水库的座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上升。

中国有如此之多的病险水库大坝主要原因有∶

--水库大坝施工质量差; --气象、水文、地质、地貌等基础数据存在严重错误; --没有合格的设计或者设计存在严重错误,包括溢洪道能力过小; --水库中泥沙淤积速度常常超过设计,泥沙淤积使得水库失去大部库容; --建设水库目标的矛盾和水库运行调度的错误; --水库大坝的超期服役; --现行的水库承包制度不利于水库大坝的维修等等。

治理海河: (自:郑义)

“根治海河”成了当时向大自然开战的最激动人心的口号。白洋淀属海河水系,於是,在汇入白洋淀的各条大河上,建起了百余座大小水库。华北平原上,大部分河流变成了季节河(另一种说法是,整个华北地区已不存在一条常流河),入淀的河道基本断流。这下好了,人类终於战胜了大自然。时隔不久,被战胜了的大自然开始报复,“根治”了的海河出现了缺水和无水的危机。华北平原开始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向乾旱、半乾旱地区演变。河北省衡水、保定、沧州等地区的年降雨量已从600毫米下降到400毫米。水灾消失了,旱灾逐年加重,荒漠化的趋势正在严重地威胁著整个华北平原。

治理淮河

同治理海河一样,当年对淮河的治理也主要起因於洪泛,後来方才明白更大的问题是缺水。虽然最初战略方针是“蓄泄兼筹”,但缺水的困境迫使人们将这个尚算稳妥的方针改为“以蓄为主”。既然是“以蓄为主”,那就更要大建水库。结果治淮近半个世纪,建成大中小水库5 300多座,大中小水闸4 300多座,加固加高堤防2万多公里。(20)算下来,平均每50平方公里建水库1座,每条支流建水库近10座。形象地说,淮河已被水库切割成5 300多段,再凶恶的蛟龙,也该是制服了。但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水灾虽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仍为祸甚烈。1991年淮河大水,被迫实行紧急分洪,分洪区从上游一气儿炸到入海口,全流域惨遭蹂躏:近1亿人被迫紧急迁移,1 460万人家园被毁,50万人在堤坝上过冬。

旧患未除,新灾又生。其一为:平原地区以蓄为主,重蓄轻排,对自然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地表积水过多是涝灾,地下积水过多生渍灾,地下水位过高则成了碱灾,三灾并生,使大量耕地退化。其二是:同海河流域一样,淮河流域、黄淮平原甚至更大的范围,主要的问题不是水多,而是水资源匮乏(其严重之程度,已不是增加水库数量所能解决的了);过於密集的水库,不断造成淮河断流,致使全流域生态恶化。

但灾难仍不止於此:从七十末年代开始,淮河摇身一变,又成了一条举世闻名的“毒河”。

珠江开发过度 (自:王维洛)

珠江流域洪水灾害频率加快,说明了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向负面发展的速度加快,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珠江流域水电大开发。

有的科学家提出,把15%作为河流开发程度的上限。

但是在中国,这个观点并不被接受。人们普遍认为河流开发程度是经济发达的表现,河流开发程度越高,经济就越发达。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珠江流域的每一条支流,都制定了宏大的梯级开发计划,在珠江上层层设卡,几乎每几十公里就是一个水库大坝。如北盘江全长444公里,建11座大坝,平均每40公里一座大坝!

正是通过这样的开发计划,珠江正朝着百分之一百开发目标进军。正是通过这样的开发计划,珠江河道几乎全部被渠化,河道被压缩,河流的空间被城市和其它人类活动所侵占,河流的自然调节能力几乎完全丧失,河流调节完全依赖技术工程,依赖人的干涉。
一旦人为干涉出现差错,或者是技术工程不能达到预定的指针,便出现灾难。

中国的水库大坝,工程质量都是大问题。在二○○五年珠江洪水过程中,珠江流域共有广西长塘等100多座水库垮坝,造成水库下游地区人员死伤和财产损失。

1966-1976 十年文革大浩劫

50年治沙失败.错误的植树治沙路线.

GDP盲目追求,使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假医假药,SARS危机,艾滋血祸,诚信危机,腐败蔓延
....

过度开发引发生态危机:冰川后退,罗布泊消失,江河断流,湖泊萎缩,草场退化,湿地减少,土地荒漠化扩大,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咸潮赤潮增加,空气水资源土壤污染.….............(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