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批评迎奥运活动“劳民伤财”

发表:2007-06-08 04:2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媒体最近出现一些文章批评一些地方搞声势浩大的奥运造势活动,是“劳民伤财”、“铺张浪费”。中国政府提出“节俭办奥运、廉洁办奥运”,那么大规模的造势活动应不应该搞?应该如何搞?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申铧的采访报道。

新华社6月2号有报道说,“随着北京奥运会一天天临近,全国各地正在开展迎奥运活动,但是其中一些活动却让人难有喜悦之感:动辄组织成千上万人搞广场大型庆贺仪式,或者生搬硬套,什么数字都要凑出个“2008”来,例如2008对新人迎奥运集体婚礼、2008张笑脸拼成迎奥运“微笑地图”,或流于形式,或铺张浪费。”这篇报道还援引上海一位街道办事处官员的话说:“这种不计成本的铺张做法无非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吸引领导,二是吸引媒体,这是一种商业的炒作、政绩的炒作,而与奥运的精神及人们对奥运会的内心感受无关……”《中国青年报》6月5号则刊登了一篇题为《迎奥运少些劳民伤财的虚活》的文章,批评说这些声势浩大的“盛会”,往往是地方政府一手操持的。政府用行政化的方式,一面大把花纳税人的钱“搭台”,一面一纸通知将万千群众唤来当“道具”,说白了就是自己要“唱戏”。

《人民日报》资深体育记者汪大昭把这种大规模的迎奥运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造势,一种是借势。他说,不过分的造势活动是应该的:

“造势活动是很正常,历届奥运会的东道主都会通过造势活动发动他的国民通过一些形势来关注奥运会筹备的进展。当一回东道主的机会很难得,所以我觉这事既可以理解也可以宣传奥林匹克运动,不过分就可以了。”

汪大昭认为不可取的是那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借势活动:

“利用奥运会来搭车,来趁机做一些在没有奥运会的时候没机会做的事,这就比较糟糕。”

汪大昭认为,迎奥运的造势活动应该重点放在宣传和发扬奥林匹克精神方面:

“比如通过教育,让民众认识奥运的本意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大家都热衷于中国能拿多少块金牌?把奥运会看成是一种简单的体育竞技。没有看成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所以象这方面声势要造大一些, 更实在一些。”

在上海作家李剑虹看来,围绕奥运会搞的这些大规模的活动主要是因为有些领导人把迎奥运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

“中国的很多事情都会弄得象完成政治任务一样的。如果在其他国家,肯定会首先当成一个商机,对全民健身、热爱体育方面有些带动。当时北京把它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一往政治上靠就容易变得很劳民伤财。”

目前国际社会有些人认为,中国对解决苏丹达尔富尔人道危机尽力不够,而且中国国内的人权记录越来越差,这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违背,所以呼吁抵制北京奥运。中国政府反驳时常用的一个观点就是:不应该把奥运会政治化。但是,中国政府本身却常常把成功举办奥运会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

来源:RFA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