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引述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研究员李德方的话指出,考古学家是在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时,在一座五千六百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房基中,出土了一件手工制的夹砂红陶厚胎器。
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严文明研究后认为,这是一件用于贮存火种的火种器,从出土地点及陶质、陶胎特征观察,它是一件耐高温陶器。
报导说,这件器物出土于一座火灾废弃房子内的炉灶旁,同时出土的还有釜、盆等生活用具,很有可能是燃具。
由于这件器物口部小,便于放置火种后聚火、排烟;腹部有对称的双孔,便于气体流通助燃;底部不平且有一孔,既排灰,又可以让少量空气进入促进循环。
这些特征再加上从火种器使用方法上的推测,专家们证明了这件器物就好像如今的火炉一样,可以长久保存火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