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辩护

作者:胡少江 发表:2007-11-11 08:0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三天前,中国总理温家宝破例远在其正在访问的第三国专门接受香港媒体的采访。更出人意外的是,在采访期间,温家宝自己主动提起香港媒体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对中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不力的批评,并花了大量的时间就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成效问题就行了辩护。中国总理的这一不寻常的做法,十分引人注目。

显然,中国总理在繁忙的出访期间主动提出宏观调控的成效这一纯粹的国内经济问题,一定有着其难言的苦衷。这一点更从他在采访中的一句非常情绪化的表达得到了证明。在他到政府政策必须兼顾方方面面的需求之后,他专门补上了一句似乎与其所讨论的问题关系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的话。他说:“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怀着赤诚的心,并且还要继续下去。”

在讲话中,中国总理断然否认了有关对中国政府宏观调控不力的指控。他用来支持自己观点的主要论据是:“这五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比较好,如果说经济发展得好,而宏观调控不力,这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

中国总理的这个评论对两对重要的概念进行了一番置换。中国总理的置换的第一对概念是“增长的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如果说中国经济在过去五年里增长很快,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但是要说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很好,这却与事实有相当的距离。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是人所众知的。其中既包括对资源的大量浪费、对环境的深度污染、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持续失调、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等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人们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产生严重的质疑。中国政府自己也为此更改了口号,由单纯强调发展改为争取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国总理置换的第二对概念是“宏观调控的目标”和“经济增长”。当人们谈到政府宏观调控的成功与否时,指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否得以实现。中国政府多年来不断提出的主要宏观调控目标包括:将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防止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危险;降低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改变严重的国际贸易收支不平衡现象;控制城市房屋市场的过高价格;防止和控制股市过热等等。从结果看,政府提出的这些宏观调控目标基本上没有能够实现。如果当初制定的宏观调控目标是正确的,那么用是否达到目标这个标准来衡量,政府的调控政策是失败的。如果当初制定的目标是错误的,那么提出宏观调控本身就是错误的,现在更是完全没有必要来为宏观调控辩解。

中国总理在采访中也说了一些实话。例如,他不无忧虑地谈到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复杂性,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些是长期积累的、也有个各方面的因素,不能够简单地解决”。与此同时,他也专门谈到为什么政府不敢采取更加有力的调控措施将经济增长的速度降下来。他坦诚地指出,只有在“今后一段时间保持经济一定的增长,才能有足够的财力解决民生问题。”

把他这两句话合起来进行解读,并将其翻译成易懂的大白话,那就是说中国经济质量虽然不高,但是由于中国过去在民生方面的欠账过多,从而造成了不少潜在的社会危险。如果要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优化结构的长远目标和维持社会稳定和现有利益格局的近期目标之间进行选择,中国政府宁可为了短期目标而搁置长期目标。中国总理所说得实际上也就中国政府所作的。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总理虽然没有能够成功地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进行辩护,但是他却说明了为什么中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不成功的原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