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68万粒杂粮堆成'嘉峪关' 可保存近百年

发表:2008-02-09 02:2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童拓基老先生和他的"嘉峪关"

 

"嘉峪关"是用68万多粒杂粮堆砌而成的

"太神奇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这几天,每天都有数十位访客来到兰溪女埠街道金家村76岁的童拓基老先生家。

吸引他们前来做客的是童拓基老先生在2月3日刚刚完工的一座兰溪民间雕塑艺术粮食砌--"嘉峪关"。这座"嘉峪关"是用68万多粒杂粮堆砌而成的。

"嘉峪关"的建材是8种杂粮

这座"嘉峪关"矗立在童拓基老先生的客厅里,长100厘米,宽42厘米,高80厘米,整个"建筑"全部由绿豆、赤豆、黄豆、谷子、粟米、油菜籽、花菜籽等8种杂粮砌成。

此"嘉峪关"不但色彩明艳,而且坚实牢固。过完年已经76岁的童拓基,为了做这个"嘉峪关"花了大心血,每天全身心投入创作,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耗在这个"工程"上。

他说,我与徒弟在2006年底就绘制好"嘉峪关"的图纸,并用雕刀刻好模子,由于工程量巨大,花了390多天才把68万多粒杂粮安装上去。

为了让"嘉峪关"在春节期间能够与大家见面,童拓基与徒弟日夜赶工,常常做到晚上2点多。"有时候做梦都梦到我在忙活,经过这样没日没夜地赶工,我觉得视力都退化了不少。"

"粮食砌"能保存近百年

"粮食砌"是兰溪民间雕塑艺术,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它是一种独特的雕塑艺术,早年在兰溪女埠金家村、黄店芝堰村一带流传甚广,以稻谷、粟米、大米、白芝麻、黑芝麻、赤豆、苋菜籽等为原料,用黄蜡、松香做黏合剂,预制模具,选择大小和颜色适当的杂粮原料制成条条块块,然后组成整体。

光阴荏苒,现在兰溪会制作 "粮食砌"的人越来越少,祖辈都是制作"粮食砌"好手的童拓基老先生也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粮食砌"最大的问题在于防腐和防蛀,不过这一问题已被童拓基"攻克"。他以蜂胶为材料,采用熏蒸、喷漆等防腐方式达到防腐和防蛀的目的。

"我做的这个‘嘉峪关'完全可以防腐防蛀80-100年。"童拓基自豪地说,兰溪市里有关部门已经和我联系了,在元宵节要把"嘉峪关"带到市里去展览。

下个设想是做北京天坛

童拓基说,2008年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我做这么大的"粮食砌"是打心底里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为了让"粮食砌"手艺不至于失传,童拓基现在收了个女徒弟,"年纪越来越大了,我做大件粮食砌真的有点做怕了,太耗精力和时间。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