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出的泡沫财富

发表:2008-05-19 23:2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央行承诺要对"房子震没了却还要还房贷"给出个解决办法。

这种亡羊补牢的功课当然是跑不了的。但这个事情足以说明,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社会财富的泡沫化。不仅缺乏社会保险体系(仅有的社会保险要么无足轻重,如交强险,要么自持能力和覆盖程度极弱,如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在商业保险领域,国有企业扭曲了整个保险金融业的要素资源配置,这个行业畸形的发展导致的是整个商业保险行业信用极度缺失,保险金融监管形同虚设。

更要命的是,这个行业所能起到的社会功能几乎为零,地震便是一例。通过所谓的免责条款,这些国有寡头当然可以避开一切赔付的法定责任,更可以便宜的捐出几千万以做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姿态,但,也仅此而已。其行业功能之恶劣,恐怕绝不亚于传销。

房子没了,债务还在。今天《证券时报》的新闻(http://news.gz.soufun.com/2008-05-16/1751785.htm)令很多人把愤怒引向商业银行。其实,对商业银行而言,他们的损失和个人一样,几乎落空一切。对一无所有的负债者,即便是依法逼债,也根本逼不出任何东西。所有的账上应收的债务最后还是会变成坏账销掉。最终这个成本还是被社会二次买单。

万亿GDP有什么用?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有什么用?军费开支连年攀升有什么用?在地震面前,这个国家的社会财富泡沫化已经一览无余。什么中国奇迹,什么北京共识,什么比较优势,无非都是威权化经济改革的注脚。

个人的权利只有少得可怜的纸面上的保障,而在威权和大资本十数年的苟合之后,经济上的社会民主在中国更是无从谈起。像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一样,无论是立法还是国资管理上,他们所承担的架构社会保险网络体系的责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另一方面,却在自负盈亏的幌子下,利用垄断身份,大肆汲取民间财富,并通过上市的方式,不断以商业自持的面目反复做大自己,且冠冕堂皇的卸掉所有国有资源所本该去履行的责任。

一个可笑的情形是,一旦有人提出政府应该通过国资去向社会提供诸如社会保险之类的公共产品,就会有人跳出来说"政府不应该去干预市场",而政府,也当然乐得在这种"不干预自由市场"的理论下卸去所有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一个强权的小政府"就这样在中国存在着。

真不知道,地震过后,当所有的关注从灾民身上撤去后,他们拿什么去重建自己的家园,拿什么去再积累起微薄的身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