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汶川地震将影响黄河流域降水

发表:2008-05-28 06: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五月十二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地震后,灾区接连两天降雨甚至暴雨,似乎是“天公不作美”,为救灾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不过,学者认为,地震和旱涝息息相关,汶川地震将影响黄河流域降水。

北京“科学时报”报导,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汤懋苍表示,地球覆盖着厚约一百公里的岩石圈,岩石圈内部布满裂隙,蓄积空气、水等流体,其中气体总量达到大气圈中气体总量的百分之十至十五。

他说,这些流体时刻运动,速度可达到每秒二十公分,运动方向除了平流外,同时进行上升和下降运动。流体上升时,会给大气提供额外的能量,加剧大气圈的上升运动,进而影响天气。

学者分析,地震发生,特别是板内地震发生,是岩石圈与地幔间的“壳幔边界”产生一股强烈上升运动造成,这种上升运动称为“底辟作用”。底辟作用必然会影响岩石圈内流体的上升运动,进而加剧大气圈的上升运动,导致震后两三天内,震央数百公里出现大范围降雨。

汤懋苍认为,地震是壳幔边界运动产生的一种表象,这种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天气的变化是壳幔边界运动所产生的另一种表象。

从长期天气变化来看,他说,底辟作用的发生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蓄积过程,并在后期伴随着波动。目前,壳幔边界运动在东亚的北纬三十一度至三十五度地区表现得相当强烈,今年已经在中国境内造成三次芮氏规模六以上强震。

汤懋苍认为,今年一月九日西藏发生规模六点九地震,“对今年初我国(中国)发生的冰雪灾害负有主导责任”。而三月二十一日昆仑山地区规模七点三地震,到五月十二日的汶川地震,这三次地震都发生在北纬三十一度至三十五度间。

今年四月,汤懋苍在中国全国汛期预报会商会上曾提出,今夏北纬三十五度的黄河中游可能出现较强的降雨。预估今年黄河、渭水流域和河套地区防汛工作将很严峻。

从历史观察,一九三三年和一九五八年发生在汶川以北数十公里茂汶地区的两次地震,对当年的黄河大水都产生严重影响。

一九三三年,茂汶叠溪地震规模达七点四,使得黄河结束自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三三年持续十多年的枯水期。此次黄河从枯水期向丰水期转变,一直延续十多年,直到一九四零年代末才结束。

一九五八年二月,四川茂汶发生规模六点二地震,当年夏天黄河出现大水,流量达到每秒两万多立方公尺,是近五十年黄河出现过的最大流量。

来源: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电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