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洞庭春色丶中山松醪二赋卷》赏析

作者:陆志仝 整理 发表:2008-06-06 10:0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洞庭春色赋(局部) 吉林省博物馆藏]
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於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转益多师,自成一家,长於行书丶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同蔡襄丶黄庭坚丶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丶《赤壁赋》丶《答谢民师论文帖》丶《洞庭春色丶中山松醪二赋卷》等。他自称「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次韵子由论书》)。
[洞庭春色赋(局部) 吉林省博物馆藏]
《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均为苏轼撰并书。此两赋并後记,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洞庭春色赋》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中山松醪赋》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前後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洞庭春色赋》(文)作於公元1091年冬,《中山松醪赋》(文)作於公元1093年,均为苏轼晚年作品。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往岭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县)书此二赋述怀。自题云:「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
[中山松醪赋(局部) 吉林省博物馆藏]
此时的苏轼笔墨更为硕健,结字极紧,意态闲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乾隆皇帝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明代着名的文学家丶史学家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明末清初书画家丶鉴赏家张孝思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新一期特刊已经发表
请荣誉会员登陆下载
更多会员专刊

更多专题
今日重点文章
更多重点文章
donate
72小时热门排行
更多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更多专栏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