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裤让新西兰作家大开眼界 出书谈感受

发表:2008-07-10 09:4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很少有旅行者会像新西兰作家乔伊·班尼特一样,跟着内裤走世界。

尼特从新西兰的商店里买了一包5条装的中国产内裤,这包内裤让他大开眼界,因为他从新西兰一路追踪到中国,揭开了全球资本链条的秘密。在今年5月出版的新书《内裤从何而来》中,班尼特讲述了“内裤的故事”。

享受“内裤之旅”

“我当初是想知道,为什么漂洋过海的内裤会那么便宜。”班尼特对他的好奇心解释道。为此,他探访了上海的一家工厂,去曼谷看了泰国的橡胶树,还寻访了 中国新疆的棉花田。随着这包价值8.59美元的内裤背后的故事渐渐被揭开,班尼特也见到了成百上千名生产和出口这包内裤的人。对他来说,此行的收获并不仅 仅是“这包内裤的成本有多少”。

“从研究和旅行的全过程来说,我很高兴,只是高兴而已。我笑了很多次。”班尼特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本以为会很难熬,但是还好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对于为什么选择内裤,而不是苹果公司的iPod产品或者花园水管,或者其他中国出口的产品,班尼特说,因为他买了一些内裤,受到了启发,而他“从来没想过要换调查对象”。

在《内裤从何而来》一书中,班尼特预测平角内裤将消失,因为西方人太胖了,穿着不舒服。他说:“贴身内裤现在大受欢迎。还会有新的内裤款式。但是人们一定需要变化,这样我们才能把没穿坏但已经不合适了的东西扔掉。”

启发:西方太“虚荣”

从小时候朴素白色的内裤,到现在各种颜色和款式的内裤,班尼特认为他看到了西方对虚荣的趋之若鹜。他说,这种时尚趋势表明“商业在任何你可以开辟市场的地方大规模扩张”。

班尼特说,西方国家里,每个人的家里都充斥着多余的东西,他们都在疯狂地寻找着幸福感,然而这些东西都给不了幸福感。你要是穿绸缎做的内裤,你不会更幸福,你也不会更“性福”。

“我们在西方坐享经济繁荣,然而很少有人能把这种享受正当化,因为我们自身无法参与进这其中的工业、商业或科学流程——比如制造棉花——我不知道怎样做。如果没有电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去发电。”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什么?班尼特给出的答案是“富有、愚蠢、贪婪”,“和那些寻找着永远也找不到的胡萝卜的笨驴一样,你不会在商店里买到幸福。 ”他说,“但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幻觉是非常重要的。你一定被下一个产品所吸引。人们永远会忘记上一次购买的产品没有带来所希望的愉悦。”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