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悲哀?一个舍近求远的手术

作者:邱芬 发表:2008-10-24 08:2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前两天,看见一熟人搀着三岁的儿子在小区玩耍,我很惊奇,怎么不上幼儿园?妈妈回答:“孩子刚动了手术,需在家静养一个月。”我问:“小小年纪,什么手 术?”她答是疝气。据说,这个病发育时可以带好,我没作声,人家已经手术,不要事后诸葛亮,添乱。旁边一邻居表达了相同意思,这位妈妈说:“不行啊,医生说一定要开。”这下象来了圣旨,大家伙都沉默了。

有人打破了僵局:“在哪里动的手术?”我也问:“是不是在你的医院?”因为我知道她 在一个大型正规医院工作,而且家离单位近在咫尺,骑车子三四分钟的路。 “不,”这位妈妈说:“我们在上海动的手术!”“啊?”我们的嘴都张成0型,脸上写满了疑问。 “我们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二十分钟搞掂,缝了两针,贴了一个类似创可贴的胶布,连药都不需要开。”“那就奇了怪了,为什么你不在自已医院动手术?”“不能,我们医院太复杂,起码需要住院挂水一周,我们不好请假,没人在医院陪,而且费用几仟元。”“那么去上海费用是多少?如何联系?”在我们心中,去趟上海也不容易,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还有交通费,吃饭哪样都少不了。 “一共1500元,小孩舅舅开车子送的,过苏通大桥,方便,八月份预约。”一切恍然大悟,又长了见识。昨晚,电视台还在报道,苏通大桥迎来了许多游客,促 进旅游红火,如果某些服务行业仍维持现状,这个苏通大桥又将送走多少商机,给融入上海一小时生活圈的南通,带来戏剧性变化。

这时,我想起了”健康教母”马悦凌的谆谆教导,医生治病为什公弃“简”求“繁”:

一次,马悦凌颈子上长了一个小肉丁,想用激光打掉,来到本院皮肤科说明来意,同事顺手拿过一把消过毒的剪刀,“喀嚓”剪掉,一点儿也不痛。马说,“这么简单?”同事说,“如果外面病人来了,我可收50元治疗费,先打麻药,再上激光。”

一次,她同事的脚被东西砸了,拍片后确定骨折,不严重。骨科主任说,“这地方没事,回家后躺在床上,脚垫高就行了。不过外面来的病人不能不处理,要上石膏,要讲很多注意事项,不然会对你有意见。”

又有一次,看见长麦粒肿的病人在做切开排脓手术。病人走后,马说,“在中指系上棉线,刺激中指根部,很快麦粒肿就会消退。”医生承认这个方法,但正规医院用这个民间方法,合适吗?

还有一次,马接待一位患慢性结肠炎的下岗职工,该人经常拉血,拉脓,每个月医荮费800元,反反复复发作。马让她回去每早,中空腹,先打一个鸡蛋搅匀,然后用姜糖水烧5一10分钟后,冲鸡蛋趁热喝。一周后,改每天早上一次,不放红糖,用姜水冲鸡蛋。坚持一段时间,此病就会彻底治愈,结果半月后如愿。病人说, 要是那些医生早告诉我,就少花多少冤枉钱了。马在书中说,能告诉吗?医院的药卖给谁呢?他们不卖药靠什么维持生活?

看病难,药费贵, 曾有传说,小病一头猪,中病一头牛,大病一座楼,不无道理。一次老伴拉肚子,我很重视,陪他去一家大型正规医院,那个笑眯眯的老男医生,叫老伴作了相关检 查后,一下开了200元药,因卡上无钱都是掏的现金。什么大蒜素,奥硝唑,吃了不管用,还是无师自通,吃了两天整肠生好了。还有孙子吃了一只荠菜包,用了 1000元,女婿麦粒肿被切开排脓……

可以这么说,医改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我们大多数患者利益,让许多人望而生畏,特别老年朋友,吃了药无钱吃饭,要吃饭顾不上吃药。甚至还有许多因病致贫,得不到应有治疗,失去宝贵生命。虽然医改初衷是好的,然而做做就走样缺乏监管机制,缺乏职业道德。

希望新一轮医改取精华,去糟粕,以人为本,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为贫困的患者考虑。

期待新医改春天的到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论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