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前的今天:得名“复兴门”(图)

作者:老虎庙 发表:2008-11-12 12:4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63年前的今天(1945年11月9日),位于长安街两头的两座城门被正式命名为"建国门"和"复兴门"。再早有资料记载"在北京长安街上的建国门和复兴门,原是日伪统治时期兴建的两座城门,当时名叫启明门和长安门。"。


  
其实,据一些史志记载:民国早期已有此两门的上述叫法,长安街西边有一豁口样式的城墙出入口,因接长安街,故名"长安门"。相应东边则叫"启明门"。两个名称是谁所起?因何而起?均未见记载。这与一些文字所记"此两门名称为日本人入关后所起。"有明显不同。
  
日本人在占领期间,倒是有过在长安门(后复兴门)外向西至万寿路、五棵松一带修一条大路的做法。此大路名称引人注目,叫"复兴大路"。据中国作协刊物《中国作家·记实》第七期侯震的文章《千年遗产和一纸规划》所言--

......日本人的意思是要在北京长期待下去,不是在长春搞了一个京都伪政府吗?还搞了条政府街,他就想在新北京也搞一条政府街,再搞一个大广场。可是日本人就修了一条复兴大路,就是现在的复兴门外大街,五棵松路的基础打好了,但还没有铺油,日本人就完蛋了,没搞起来......

大概不能算作巧合,当年日本人规划和修建中的复兴大路恰是在长安门外至五棵松之间,而改名是在1945年的今天,那么不论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之下"还是哪个政府同意情况下,统统都是沿袭了门外"复兴大路"的意思而称"复兴门"。如此看,位于长安街西头的"复兴门"之称起自日本人的"复兴大路" 就成为合理推断。换句话说,是日本人給长安街西头这个豁口城门起的名称。而如今依然存在的"复兴门外大街"和"复兴门内大街"名称亦当认为是日本人影响所至。
  
在这里有个时间上的差误:一说是1945年正式改名复兴门,一说是1949年改名,两个时间分别为两个政府天下,其"政府"所指又是哪家呢?这些都給后人留下迷惑。想来人为的因了政治需要而错记的可能性较大。这样的修史实际上是很悲哀的,而在1949年后的中国大陆这也成为稀松平常,甚而至于构成为政治服务的治学"真言"。
  
说到日本人"想在新北京也搞一条政府街",并且位置定在城西,既五棵松,就要顺带提起梁思成当年亦是主张行政区西移而留下完整的以紫禁城为轴心的千年文化符号。显然的是,无论日本人还是"梁陈方案"均以保护或者避让历史文化遗迹为前提。而之前之后的北京政府却直接占用了有其数百年历史的封建王后之地为政府所在,其显然的是,依旧因循了封建王朝的宫廷文化心态,亦是为日后集权维持埋下伏笔。当然,其间苏联人扮演了煽风点火的角色也是促其成的重要原因,此为另话......
  
历史教训必须记取!






来源:24小时在线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