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涉黑头目 以地方"调解员"自居

发表:2009-11-30 10:0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法制日报1130日报道安徽含山‘司氏兄弟’倒了!”连日来,这一消息在含山当地不胫而走。

原以为又是一个“称霸一方,为非作歹”的陈旧故事,但记者在厚达200页共计10余万字的一审判决书中发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在当地恶名远扬的司氏兄弟团伙,竟以“调解”、“平事”为已任。只不过,和人们印象中的调解不同,他们用以树立权威的手段是———暴力威胁。

“狠”字当头无名小卒渐成“气候”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含山县林头镇铸造业的蓬勃发展,铸造业的主要原材料———生铁、硅铁渣等一下子成了抢手货,瞄准这样的商机,含山县林头镇的许多人开始以贩卖生铁、硅铁渣为生。

“司友龙、司友胜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林头镇‘混世’的。”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1993年以后,贩卖硅铁渣的利润日益丰厚,越来越多的人打算从中分一杯羹,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竞争的加剧。

不过,这样的局面,却为司氏兄弟的涉黑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打压竞争对手,一些经营者将当时在林头镇已小有“恶名”的司友龙、司友胜兄弟“请”入了硅铁渣市场。

“刚开始的时候,这兄弟俩一没钱二没势,就是凭借着一股‘狠’劲儿,垄断我们这里的市场,时间久了,就成了人人害怕的‘黑老大’。”说起曾经的往事,林头镇村民张青永一脸无奈,“我是最先开始收铁屑子的,所以算是最先被盯上的,为了断我的生意,他们在路上拦下我,把我的自行车扔到旁边的沟里,然后就是一顿暴打,之后我再也不敢收铁屑了。后来,周围几个做铁屑生意的朋友也相继被司友龙这伙人逼得关了门。”

2002年,司氏兄弟成立了巢湖市龙华胜铸件有限公司;2003年,资本累积日益雄厚的司氏兄弟,在含山县林头镇张疃“大缺口”非法占用土地,建厂房,盖办公楼。

有了“办公地点”之后,团伙成员平时便聚集于此,或闲聊或赌博,随时听候“调遣”;随着团伙“军师”沈发远和“御用打手”沈定玉、郭传元等人的加入,团伙势力进一步扩张;2005年,司氏兄弟成立新公司,更加疯狂聚敛财富。

自此,司氏兄弟已不再满足于只做凭经济实力肆虐一方的“老大”,而是开始尝试“定纷止争”……

“功成名就”司氏兄弟变身“调解员”

随着司氏兄弟插手民间纠纷的次数逐渐增多,该团伙在林头镇一带形成了一个“地下调解”团伙。

用当地群众的话说,司氏兄弟之所以能够屡“调”屡成,原因只有一个———他们以暴力威胁手段树立自己的“权威”。

20036月,林头镇巢湖标志服装厂破产清算,司氏兄弟看中了该厂即将拍卖的旧机修车间和绿化带。不过,司氏兄弟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搞到手,因为另有两家公司也对竞买旧机修车间和绿化带兴趣浓厚,而且都已向拍卖行缴纳了数千元的保证金。

竞拍当天,司友龙带着一众“手下”赶到拍卖现场。竞拍前,司友龙等人先后威胁了两家公司的负责人,要求其退出拍卖。不过,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均不为所动。结果,两家公司分别以10万元和20万元拍得司氏兄弟的“心爱之物”。

两家公司的负责人没想到,“不听话”的结果便是大祸临头。其中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在竞拍确认书上签完字后正准备离开,便被司氏兄弟的“手下”打伤。此后,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又多次接到恐吓电话。

无奈之下,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只得“主动”找到司友龙,在司友龙的“调解”下,司氏兄弟顺利地将旧机修车间和绿化带收入囊中。

2007年,汤兴江父子二人与司氏兄弟团伙里的骨干成员沈启发发生口角,继而相互厮打。司氏兄弟了解此事后,便“差遣”几名“骨干”对汤家父子不断进行威胁、滋扰。“经人指点”,不堪其扰的汤家父子,只得请司友龙出面“调解”。

“调解地点就定在司友龙的公司里,最后以我们支付3万元‘赔偿款’加上放爆竹赔礼了结这件事。”回忆起两年前的那起“调解”,汤兴江仍然难掩心中的愤懑,“你不知道,不满足他们的条件,那伙人就到家里找我,砸我家门窗。”

20076月,林头镇居民胡家仙开车运砂途中因接听电话,没有及时给司氏兄弟团伙的“军师”沈发远让路,沈发远由此认为胡家仙没有给他面子,随即喊来几名团伙成员将胡家仙打伤。

“被打后,我准备到派出所报案,半路上正巧被司友龙‘看到’,他主动对我讲由他来‘调解’,他都这么说了,我也不敢再说什么。当时,光医药费我就花了1000多块钱,加上误工损失,所以我要求赔5000块钱,但司友龙讲就给1500块钱。我知道司友龙、沈发远他们是一伙人,这伙人狠,我也就只能认了。”胡家仙说。

“吃喝不愁”“慷慨老大”收买人心

办案人员向记者透露,在这个团伙中,司氏兄弟始终以“大哥”、“老大”、“领导”自居,直接或者指使、授意他人实施犯罪,处于团伙的核心地位。

司氏兄弟还通过给团伙成员好处费、零花钱,为团伙成员摆平事端、出资疗伤、资助逃跑等方式笼络和稳固组织成员,为其跑腿卖命。有些人为达到在社会上“好混”、不受欺负、有“面子”、吃喝不愁等目的,也积极参加该团伙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最终成为稳定的“骨干”成员。

来源:法制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