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之风骨 玉之精神

作者:智真 发表:2010-01-09 04:2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是神传给人的,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与道德观。所以中国人历来敬天重德,讲求品格和节操,的思想深深渗透在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人们常常将一事物比拟成一种人的美德,如莲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竹象征气节,梅象征风骨,玉象征君子的内在气质等,表达了人们对正人君子高尚品德的推崇,对美好理想和完美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梅花凌寒绽放,独树一帜报早春的品格,一直为人们所赞颂。她神姿绰约,清逸超然,令人神往。她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令人望之肃然起敬。她不畏风霜雨雪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以立志奋进的鼓舞。报春的梅花成为冬日中最亮丽的风景,使人们看到春天的美好和希望,受到坚强、刚正和高洁气质的熏陶和激励。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无数仁人君子,他们都具有梅一样的品格。如陶渊明洁身自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心忧天下;陆游忧国忧民,虽屡遭贬谪而报国之心却始终不改,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玉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又一宝贵资源,融合在道德观念与礼仪之中,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以美玉之质比君子之德,儒家对玉赋予了道德内涵并作出了精辟的诠释。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将玉与君子联系在一起,规范着政治家和文人士大夫的思想修养。玉有五德:玉温润而泽,谓之仁;玉廉而不刿,谓之义;玉垂之如坠,谓之礼;玉缜密坚实,谓之智;玉色彩斑斓却心地透明,谓之信。使玉成为仁、义、礼、智、信等社会道德的象征。

仁,厚以待人,至大至善之道德曰仁,同情爱护曰仁。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君子只是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强求于人,所以无怨无恨。心里有别人是善的开始,心中没有别人是恶的开始,内心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的人可能就会强取豪夺、无恶不做。仁者人也,任何时候能想到别人,才是真正的人。仁者无敌,真正的善良人,没有敌人。

义,天理正路曰义。朱熹说: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可见遵从天理道德就是義。

玉的品质坚硬而不伤人,展示了玉的高洁:挠而不折,锐廉而不忮展示了玉的宁可折断也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玉的可贵,也是君子美德的昭示。

礼,礼是人类与生俱来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自然法则。玉坠,只要人带上它,它就自然的垂下去,垂之如坠,非常生动的表述了礼的形象,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谦恭有礼。正如君子,自卑尊人。卑是谦卑,不是卑贱,是放低自己,放下自己,才能真正的尊敬别人。

智,本意当讲。玉的纹理细致周密,就如同有智慧的君子,考虑周全,触类旁通。君子做事沉稳而不焦躁、周全而不偏执。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就是智慧。

信,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说:笃实不自欺,亦不欺人之意。所以,诚就是信。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玉从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上不欺天下不骗己,就是君子之信。信,还有听从人言之意,也就是能听進去别人说的话,听从不疑,为信。

玉色通明与天的白气相似,这是与天相配,与天道相应,犹如君子气贯长虹,代表高贵、纯洁、祥和和永恒。而斑点也如此显而易见,如君子之忠,不偏不倚,毫不掩饰;另外,玉的色彩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好比君子之信,表里如一,纵在暗室,也诚信不欺;而玉的精神可见于山川之中,如玉在渊则川媚,玉在山而草泽,所在之处皆能受到感化,如同君子之德风,涵容万物,惠泽一方。

天下无不以美玉为贵,因为高尚的品德是道的显现,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气节。

历史上的圣贤无不遵循天道,以德化人。孔子一生以弘扬道德仁政为己任,虽历尽艰辛而矢志不渝;孟子提出仁者无敌于天下,有了这样的修养和浩然之气,就能够无所畏惧;唐太宗仁爱万民,开创大唐伟业,缔造出一代天朝盛世,为后世做出了典范。

当今,社会风气一落千丈,失去了道德底线,有多少人还能保持自己真正的本色?

法轮大法在世上洪传,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未来和希望。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有识之士按照真、善、忍的理念去做,净化自己的心灵,传播善念和真相,唤起更多世人的觉醒。梅之风骨,玉之精神,是这些有着崇高品格和节操的君子的写照,是这些有着无比坚定信仰和信念、勇于捍卫真理的仁人志士的写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论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