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掀起“红段子”运动(图)

发表:2010-02-17 01: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媒体报道“红段子”运动

中国正在大张旗鼓地推动“红段子”运动,以占领手机短信市场,对抗“黄段子”等官方所说的“低俗暴力不良信息”。不过,对“红段子”能否取胜,一些人持悲观态度。

*重提“占领阵地说”*

中国“文革”中有个口号,叫作“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会去占领”。当时,占领文艺阵地的就是那八个革命样板戏,而且占领得非常彻底,以致出现了一花独放、百花凋零的局面。

现在,中国再提“占领阵地说”。不过,这回要占领的是手机短信阵地。人民日报说,由广东兴起并迅速在全国传播的“红段子”目前已成燎原之势。

中国现有手机用户近7亿个,短信年发送量人均550条。但是,大量所谓“低俗暴力不良信息”的出现,令官员感到担心。于是就有了以“红段子”抵制“黄段子”的运动。

官方媒体称,广东从2005年起就开始推广“红段子”,迄今“红段子”发送量已超过15亿条。此外,近几年,利用“中国联通”用户传播的“红段子”也超过5亿次。

*给段子分颜色*

一种“红段子”是歌功颂德式的,比如歌颂中共和中共军队的“没有南湖一条船,哪有我党千万年;没有井岗一座山,哪有红旗今招展。”

有人认为,凡是内容健康向上的,就应属于“红段子”。比如赞扬朋友之谊的“朋友是风,朋友是雨,有了朋友你呼风唤雨;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了朋友你顶天立地。”

有官员表示,“红段子”是相对于“黄段子”而言的。可是,“黄段子”本身就定义不清,又如何用“黄段子”来界定“红段子”呢?

除了含有性内容的“黄段子”,受到排斥的还有以讽刺批评为主的“黑段子”和既非积极向上、也谈不上反动的“灰段子”。

*世界本就丰富多彩*

并非所有人都热衷于“红段子”,有的还相当反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认为,中国意识形态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官方系统,一个是民间系统。他说,应该两条腿走路,并行不悖,现在官方系统已经够强大了。

周孝正

他说:“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简称‘有禾入口,人皆能言’。一个‘言’字旁,一个‘皆’,大家都可以说话。这就是所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他有表达权。”

周孝正认为,“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会去占领”的提法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

他说:“当今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必须得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样的话才构成一个多彩的世界。17大的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叫作,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黑段子”有警世作用*

具有警世作用的还有一个名为“四个基本”的段子,说腐败官员“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烟酒基本靠送,住房基本靠贡”。有网友评论说,悲剧啊!几年前的这个官场段子被在“打黑”中落马的重庆官员文强一一印证了。

*实践是检验段子的唯一标准*

一些评论人士并不看好“红段子”。周孝正教授说:“编红段子是对的,但是能不能起作用?我认为它起不了作用。我这句话对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咱们可以看,看一年两年、看十年八年。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判断。”

博客作者赵勇也持悲观态度。惊叹于民间智慧的他先引了个段子:“这年头,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医生见死不救,草菅人命,越来越像杀手;杀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越来越像医生……”

接下来,他说,如果拿这种段子与某些红段子PK的话,后者肯定不是前者的对手。

*忆往昔民歌运动*

“红段子”运动给人带来一些联想,像是“插红旗、拔白旗”,“红五类、黑五类”,“红专白专”这些过去政治运动中频繁出现的语汇。

还有人不由想到1958年民歌运动中那些豪言壮语,比如“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然而事过境迁,现在这些假大空的民歌早已烟消雾散了。

*“红段子”书记落马*

不过,“中国移动”推动“红段子”有新招。招数之一是实行转发分成机制,用户参与“红段子”活动,可以获得创作、参与奖项,还能从下载转发收益中获取一定额度的分成。

此举引发争议。有网民怀疑,“红段子”只不过是运营商赚取用户短信费的一种商业噱头而已。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媒体12月17号的报道中大力推动“红段子”的“中国移动”党组书记张春江,在12月31号的报道中,就因涉嫌严重经济问题被免职了。

来源:VOA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