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大于知识苦读十年书不如闲当一年官

发表:2010-03-23 11:5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这次回乡正好碰到一个小侄孙子不愿意上学,我就问他不想读书想做什么;谁知他竟然说要向辉辉的爸爸当官。原来这辉辉是这小侄孙子的同班同学,而他爸爸就是我家乡的村长。虽然当初他初中都没有毕业,但因为游手好闲而被招进了乡里的当城管;由于他敢打敢拼,所以乡亲们都怕他;因而成绩突出而被提拔成村干部。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家一年一个新台阶;不仅新楼房是最漂亮的,而且成为了有自己小车的村长。正是因为他每次开车去接送自己的儿子上学,所以才换来全体小学生对他家羡慕不已。听我这小侄孙子讲,他们班很多同学都不想读书;因为都想走不读书要当官的路。

是啊!当初我们从农村走出时,那时只有读书才能当干部这一条路;所以我们拼命读书,用好成绩上好大学而走出农村。虽然我们也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金缕衣……'是假的,但上大学就是干部身份却是事实。所以读书使我们这些少数依靠苦读的人,而终于跳出了农门。

然而时过境迁,并不是读书出来的人都比没有读书的人过的好;读书人因为下岗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比比皆是,而没有读书却又当官的也比比皆是。最后变成了糊涂账,读书人沦为穷人的不少,而不读书成为富翁的同样也不少。在这些没有规律的统计中,当官才是读书与不读书都是最好归属的统计。因为所有当官的不仅生活
富裕,而且基本全是富翁。

我一直在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行使了多年的上大学当官的格局会打破;难道真的是不拘一格选人才吗。如果说现在的大学生多,我们可以确定研究生为干部呀;可我们社会还是有相当多的人连大学门都没有进,最后却成了官;而真正上大学读到博士的人,却没有了官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它困惑了我多年。最近通过我们家乡几个没有上大学的人提拔成干部的历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读十年书的人远不如当一年官的人,这才是我们社会全面放弃从大学生中选拔干部的奥秘。

首先我们的书中全部是社会的明规则,因此书读的越多就越正直;而我们社会真正行使的却是潜规则,结果读书越多的人误导进入迷宫的机会也就越大。相反没有读书的人不知道明规则,因此只能跟随领导的指示办。所以我们社会是没有本本经验的人,领导越喜欢;因为这 些人从不怀疑领导的指示。这也是为什么领导喜欢提拔自己身边没有文化的人,而不愿意提拔那些高学历的人。如果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被提拔成官,那么对自己领导也就依赖更大了;因为他(她)只有从领导的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而这刚好是我们社会的潜规则。所以说读十年书的人还不知道社会的潜规则,而当一年官的人也就全部领悟了。这也是我们社会喜欢提拔没有文化的人当官的原因,因为他们能用潜规则快速与领导对接。而读书人由于知道了太多的明规则,反而成为与领导针锋相对的人。没有文化的人紧跟自己,有文化的人反对自己。在一个由上级领导任命的社会,提拔什么人实际也就明显了。

如此看来,读书不如当官;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实际是不可能产生徐有功、包拯、况钟、海瑞等这样的官员;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得到提拔,试想有谁会提拔敢于向自己叫板的傻帽呢。有人肯定说当官要能力,其实和平时期的官需要的是权力;无论你是傻瓜还是笨蛋,只要有了一纸任命;你就突然金光闪闪了。正因为你金光闪闪,所以房子、票子、女子、车子等向你聚集而来。这时的你想不光宗耀祖都难,因为这金光闪闪也照亮你的祖宗;不是你沾他们的光,而是他们沾了你的光而闪亮的。

当然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当官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智慧,因为在上级与下级面前是靠两副面孔平衡的;没有两面孔,你实际很难在官场立足。这是因为我国的国情就是人治,这就需要凭借自己的智慧 去提前决策。不要在任何公开场合发表与上级领导不一致的言论,这是 第一告诫。而且上层永远是既得利益集团,下层可以是利益缺损者;当然中层是按照你的意愿而自由选择利益的群体,所以中层和下层的利益是可以流动的。你要想得到利益,就应该积极向领导靠拢;这就是当官智慧。如果没有这个智慧,你就是当官了最后还是可能会被排斥出来。

現在不管在哪里把利益与权力挂钩是国情
在这些社会潜规则的奥秘中,隐藏着巨大的利益源泉。然而这些却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所以我们社会才有读十年书不如当一年官的经典;也是我们现在读书就是为了文凭而根本不要知识的根源。由于现在当官并不需要文凭,所以不想读书而想当官成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来源: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