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岭矿难不公布遇难名单 还将拍成电影歌功

发表:2010-06-03 01:5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4月5日,王家岭矿难救援现场,救援人员将获救矿工抬出井口。

“王家岭大救援”即将被搬上银幕,暂定名《八天八夜》。剧本以“3·28”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真实事件为背景,着重描写153名矿工被困井下后,经过当地政府不惜代价、不分昼夜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救出受困8天8夜的115名矿工。据悉,影片将作为今年国庆重点献礼片在 “十一”前后隆重推出。(6月1 日《山西晚报》)

“史上投资最大”、“重点献礼片”……这些词句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有关方面正在筹办一件喜事,而且还要“大操大办”。可这是一件怎样的“喜事”呢?每当想起或听人提起王家岭矿难,我首先想起的是两个问题 ——

一是事故责任的追究。事故发生不久,就有报道说,事发前一天,工人们就发现煤矿巷道内有雾,甚至还出现煤板脱落,这就预示可能有水。发现这一预兆的工人向矿方进行了报告,但并没有引起重视。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局长骆琳也曾表示,煤矿在应急方面存在问题。很多信息表明,王家岭矿难很可能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但两个多月过去了,事故的调查至今没有结论。责任还没有查清,歌功却已经开始。真不知道《八天八夜》的剧本是从哪写起的——莫非把事故发生的经过完全省掉、开场第一幕就是透水已经发生吗?

二是遇难矿工的名单。事故发生后,舆论曾呼吁官方公布被困矿工的名单,但有关负责人只是匆匆念了一遍,没人能听清楚,更没人见到详细文本;要求公布38名遇难矿工的呼声更高,但有关方面还是不为所动,直到近两个月后,当地政府发布通报称,“为尊重绝大多数遇难人员家属的意见,对38名遇难人员名单不再公布”。如此一部灾难片,面对“主角”的缺失,真不知编剧是怎么创作的?

纵观事件的经过,王家岭透水事故的教训肯定大于经验。我们必须铭记,“3·28”是一个灾难纪念日。然而,有关方面掐头去尾——省去事前责任,略掉事后处理——愣要把一出悲剧演成喜剧,这种“丧事喜办”的功夫也算是一种“奇迹”吧。
 

来源:广州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