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枉了王之涣(图)

发表:2010-08-15 21:4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有一首特别有名,诗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对于这首诗,我想说点看法。

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在第四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后面加点的是一个问号而不是句号。大家也知道,加着句号或者惊叹号的“春风不度玉门关”所产生的不良效果,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使很多人对于甘肃以西的生存条件心怀疑虑,甚至有了恐怖之感。(足以证明诗之作用“甚矣哉”!)我认为,这并非是作者王之涣的原意。形成这样的理解,历来对它的误读是主要原因。这句话不是作者的定语和断语,如果是的话,那它的意思就成了:戍边的士卒们,你们不要吹奏《折杨柳》的悲凉曲调啦,玉门关以外从来就是没有春天的。这样,上下句的意思就失去了联系的逻辑,就讲不通了。如果硬要把它讲通,那么这首诗就成了瓦解军心,废弛国防的作品了。

实际上,作者是在宽慰守边的将士说:你们不要吹奏《折杨柳》的悲凉曲调,难道玉门关外就没有春天吗?有什么“关”能挡得住春风呢?不要相信“春风不度玉门关”之类的传言,好好干去吧。它是应当作为反问句来读的,明显地包含着到那里依然可以大有作为的勉励之意。否则,“何须”二字作何解释?作者并非不承认西部艰苦的自然环境,但他的态度是积极的,“何须怨”三字即是证明。如果认为王之涣是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结论拉去西部的人们的后腿,是吓唬人们别到西部去,那就冤枉了诗人。而不幸的是,由于后人的误读,恰恰产生了这样的后果。

自汉代经营西域以来,团结合作之风已在那里吹起。到唐代更是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开拓进取精神是它的主旋律。唐代在广大的西部地区所设的安西四镇,其管辖区域远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诗人怎么会认为春风连玉门关也度不过呢?

王之涣是不会违背那个时代精神的。

来源:今晚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