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灰色收入”引发争论

发表:2010-08-31 22:1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如果中国人不相信由他们的统计局所公布的数字,他们或许只能怪自己。

有这样一种观点正在研究人员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富裕的中国人不但向税务人员隐瞒了他们的收入,在接受政府部门用来统计居民收入的调 查时也说了谎。一个清晰的暗示是,官方的收入数据太低了。

一位研究者写道,由于人们的隐私意识日渐增强,现在的收入调查中会出现一些漏报和少报的情况,而且调查取样中高收入群体的数量也相对较 少。

这一言论并非来自投下炸弹的批评人士,而是来自一名统计局官员:王有捐。他上星期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长篇文章。文章的免责声 明说,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统计局观点。

王有捐的文章是对最近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的回应,即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学者王小鲁撰写的《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 距》。

王小鲁的文章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常的调查所产生的结果,该调查试图克服统计局所公布官方收入数据中的偏颇之处。这篇文章说,我们认为居民 收入的现有数据存在重大失真,尤其是在城镇高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上。

为了证明这个问题,国民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对数千人进行了调查,受访者均与调查者相识,因此这大概也让他们更有可能说实话。王小鲁在文章 中承认,由于所使用的方法不同于常规的统计抽样方式,因此不能用来直接推断全国总体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不过他采用一些复杂的统计学方法,却得出了基于受访者消费模式的收入分配状况。这个引人注目的结论是:中国2008年人均年收入几乎是 统计局所公布15,781元(约2,300美元)的两倍。而这主要是因为高收入群体的灰色收入没有被包括。

统计局的王有捐说,这一数字有过高之嫌,认为王小鲁课题组使用的调查和估算方法有值得商讨之处。(其中,他认为人们有可能在收入问题上 对陌生人撒谎,同样也可能不会对熟人如实相告。)但是他没有对这种方式提出反对,说王小鲁的想法和方式也有可供统计局借鉴之处。他强调,统计局正在促进统 计调查方法制度的不断完善。

王有捐写道,我们正在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城镇住户大样本调查,希望通过更大的样本量、较简单的问卷、较高的回答率来获得高收入户的参与 比例,同时,对无回答住户搜集其住房、社区环境等辅助资料来评估常规调查户样本结构偏差。我们也计划对常规调查户开展一些无记名的邮寄问卷调查来比较其在 记账过程中的漏报、少报收入比例情况。

统计局的这一回应因其学者式的彬彬有礼而受到关注,文章的语气就像是同事间在表达不同看法。王有捐在文章最后还感谢王小鲁指出了在收入 统计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家庭收入的问题上,统计局自身就给出了两种不同的预测:根据调查,全国家庭总收入为 14万亿元(约2.06万亿美元),而依据资金账户显示,这一数字为17.9万亿元。

这份细致而专业的回应还因其如何巧妙回避了王小鲁文章所蕴含的政治含义而收到重视:中国的收入不公问题远比它所表现的要严重,没有人真 的知道那么多有钱人是如何挣到钱的。王有捐指出,在西方国家多数使用个人收入所得税数据对居民收入调查结果进行评估校正,而我国还缺乏比较完善的个人收入 所得税资料,无法使用此方法。

王小鲁写道,高收入阶层出现严重的隐瞒收入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有大量来源不宜公开的收入,这与腐败和其他非法收入密切相关,也包括各种违 规违纪收入。

来源:华尔街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