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教育热议(2010/9/20-9/26)

发表:2010-09-26 22:5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法国小学家长与老师是这样沟通的

“亲爱的老师,实在对不起,汤姆要迟到了,但如果我再解释,那会迟到的更晚!”

近日,一位法国小学老师帕特里斯‧罗曼(Patrice Romain)出版了一本书《Mots d'excuse. Les parents ecrivent aux enseignants》,中文可以说是“家长写给老师的道歉(理由)的话”,上面就是书中一位母亲写给老师的道歉的话。

这位帕特里斯‧罗曼小学老师教学30多年,从当老师到校长,他把20多年里收集到的家长与老师之间沟通本子上的留言整理成书:迟到、缺课、学生之间的打闹、学习上的困难、抗议性的争辩、虱子等等各种话题,文笔别致、滑稽,有令人感动或伤感、好的或坏的抱怨,甚至法语拼写的错误、语法的错误,全部保留了家长们的原话,原汁原味。原来在法国家长们竟然是这样和老师沟通的。

让我们不妨看看几个例子:

一则是孩子生病的,家长写道:“为了不让医疗保险破费,我没带西海勒去看医生,我自己充当了医生,结果导致她拉肚子,我为此向您道歉。”

另一则是提不同意见的,家长写道:“是的,我儿子昨天是迟到了,但是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您问过他一句什么吗?”

—“我拒绝在这么差的成绩单上签字,汤姆跟我说他应该是中级水平,请把成绩修改了,我好签字。”

—“又一次处罚!又一次了!史蒂芬说他是无辜的。这是一种过激的教育方法呀!”

作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实家长的这些书面短小辞句,也是现代社会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正面反映。

可能有人会问,在法国当老师是不是挺有趣的事情?

玛汀‧斯科特女士(Martine Skweres)是位小学退休老师,从事教学34年,她的回答是:“我非常喜欢这个职业,但是我又不能不说现在教学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她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家长的沟通;二是小孩的行为。

如上面提到的书里的例子,对斯科特女士来说也是会经常碰到,这是一种积极开放的自由沟通,父母爱子女之心必有,往往会偏护自己的孩子,加上家长有对教育方法提意见的高度自由,所以老师不仅要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同时,还要平衡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这有一定的难度。

如今的孩子,都会有各种各样丰富的课外活动,如:电视、电脑、玩具、电子游戏等等,他们的注意力很分散,斯科特女士用“zapper”一词来比喻,意思是用遥控器随意选电视频道,孩子们变得很不专注。热衷于传统教育的她,对小孩上课时的坐、行、动、言的姿态要求很高,于是,管好小学生的行为就成了令人头疼的事情。

不过,斯科特自有办法,她的教学座右铭是“La Patience”,耐心。

作者﹕吴沃

**“处罚”孩子要讲方法

一位农夫因为狐狸常去偷他所饲养的家禽,所以非常痛恨狐狸。有一次,农夫终于把它捉住了,决定大报其仇,便把浸了油的粗麻,绑在它的尾巴上,并用火点燃。狐狸因为被火烧着,痛得闯入农夫的田里,烧光了已可收割的小麦,使得这农夫损失惨重,只好悲痛的回家了。

惩罚恶人也要讲究方法,看看主客观环境适不适当,否则自己反而会受累。

有的父母想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便制定了许多家规,限制孩子的活动,孩子稍一出轨,就亮“黄牌(足球比赛中,裁判警告牌子)”,把孩子禁锢得无法挪步。这样做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实在没有好处。

在家庭中,父母为了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或者防止孩子走上邪道,适当地制定一些规则也不是不可以,孩子违犯了规则就要受到“制裁”,也是必要的。例如,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误了上学的时间,规定孩子几点起床,而孩子有时睡过了头,此时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处罚”是绝对正确的。

但是,如果父母给孩子定的框框条条太多了,或者有的家规对孩子成长无益,甚至限制了成长,就对孩子有害的。例如,离开家门要求请假,不许孩子看电视中的卡通片。放学后要学习30分钟,吃饭时不许说话,在沙发上不许躺着等等,把孩子限制的简直无所适从,稍一违规变亮起“黄牌”,试问:孩子怎么自由的发展呢?

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他不应该成为父母任意摆布的玩物,如果长期亮“黄牌”,孩子失去人身自由,长期下去会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处在社会上也必然任人摆布。父母真的觉得这样的孩子就好吗?

再说,父母能跟孩子一辈子吗?父母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独立生活,这点是连小鸟也知道的,它哺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自己能飞出去独立生活。

而有些父母就比较放任孩子,甚至在培养孩子独立工作的能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腼腆,不大愿意见人,五、六岁时父母就应该找机会让他去锻炼。例如,给他钱让他到附近商店去买一瓶食用油,让他写完作业后到大门外和小朋友一起去玩。如果孩子自己能够关上门出去玩耍,这便是孩子的一大进步,父母便进行鼓励。

这样处处为锻炼孩子“开绿灯”,不是要比父母时常“亮黄牌”好得多吗?

做父母的,当小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应当重责其事,轻责其人。对事不对人的教育方法。

**中西教育比较

芬兰教育的启示

最幸福的学生

在这里学习是快乐、轻松的。你会拥有精心编写的有趣而实用的课本、课堂上轻松的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启发。你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还有大量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这里每天的上课时间很短,假期超长。

在这里你不会成为分数和名次的奴隶。因为这里根本没有排名,成绩被看做是学生的隐私而受到保密,老师只鼓励你去超越自己;成绩差也不用担心会受到批评和歧视,等待你的是更多的帮助和关心。

在这里你不会为考不上好大学而烦恼。所有的大学在国人眼中都是最好的大学,得到的教育投入也相同。而且无论你选择任何职业学校会同样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在这里学生不是答题机器,而是真正学习如何成长,如何做人,在宗教与伦理课中,老师会和你讨论各种人生的终极价值问题,一起来思索什么是善与恶、人为什么活着、公民的社会责任等等。

当然,还有从小学到大学的一切免费,包括午餐和交通费。无论你身在城市还是乡村,都会得到一样好的教室、教学设施、一样好的老师。

这里就是芬兰。以上则是芬兰教育之特色的一部分。在芬兰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真正的尊重和关怀,从这个角度真可谓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学生。

“无竞争”教育

芬兰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平等”,强调的是一种“无竞争”教育。

在芬兰人看来,每个孩子的起点不同,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不同,在这样基础上的排名、竞争是“不公平的”,也没有意义。对心理上还不成熟的孩子来说,排名、强调分数还会打击成绩不好的孩子们的自信心;而成绩优秀的孩子可能会恃宠而骄、失去对弱者的同情。

而且分数也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全部。芬兰教育的目标是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希望能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能胜任的职业,找到最好的人生位置。而对于大多数职业来说,并不是只会答题、得高分就能胜任的。他们希望能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和创新精神等等。

“让学生花较多时间演练解题,可能提高数理成绩,但很难提升阅读写作及创意思考能力,而且还可能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赫尔辛基Metropolia应用科学大学、Haaga—Hella大学、汉肯经济学院的教授们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们介绍,芬兰学时短而假期长,一年上课190天,小学生每天最多上课5小时,中学生最多7小时。学生没有作业,芬兰的父母从不送孩子去参加补习班,他们愿意花时间与子女一起进行大量的阅读,教育孩子自己去发问,自己去找答案。

不少芬兰人提到让他们引以为豪的一个事例:现在被广泛使用的Linux操作系统,不过是芬兰人托维兹1991年在赫尔辛基大学读书时交的一份课堂作业。

赫尔辛基瑞苏中小学的校长说:“我们从来不会因为孩子的成绩是最顶尖的,而发给他奖学金,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选取。”“如果一个孩子的分数比别人低了一些,却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人格特质,或更好的合作能力,或更佳的人缘等,老师就会很希望这位学生能得到实质的奖励。”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芬兰人不会给学生、老师、学校评比排名,学校不追求升学率,不给老师施压,学生也没有升学压力。正是这样“无竞争”的教育却在国际教育评比中获得惊人的成绩。

芬兰中学生被“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评价为整体表现全球第一。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芬兰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界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使得很多国家都组团到芬兰来学习他们的教育经验。

如何做到最有竞争力

这当然要首先归功于芬兰对教育的重视。这个国度处处真正体现了“尊师重教”。在芬兰,国家一直重视对于教育的投资(占国民收入6%),而老师是最受欢迎的职业。芬兰教师选自最优秀学生,并最低都拥有硕士学位。教师被给与充分的教学自由,可以自由选择教材、制定计划,这激发了教师们的工作热忱和创造力。但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功利心,真心为每一个学生付出。

约瓦斯曲莱大学教育学院主管与院长说当他们听说芬兰教育在国际评比的成绩时大吃一惊,因为他们压根从来没有想过去“争第一”,他们说:“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尽己所能地去教导学生;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如此而已。”

让兴趣成为永久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获得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

比如在芬兰的基础游泳班上,孩子们不是上来就一个一个地学习基本动作,而是在轻松的环境下先“玩水”,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克服对水的恐惧,真正喜欢上游泳。在没有“正规”的反复操练下,孩子们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但学会游泳而且爱上游泳。在各种学科中,芬兰都采取了这样的自然学习法,真正让兴趣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芬兰老师几乎不批改作业,学生们会自己对照答案本;老师也不会要求家长对考试试卷签字,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学习中的问题和差距;老师会鼓励学生和自己赛跑,当你在某一科目中进步显著时就得到奖励。这些使得芬兰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不让一个人落后”

一位台湾学者到芬兰东部一所中学访问,发现一个班级的教室里面没有学生,就询问是怎么回事。

这个中学的校长说他们去花店、餐厅等不同商家实习了。他解释说:这群孩子不太一样,他们比较坐不住,学习进度和别的学生不同,他们的学习方式要从务实方面去鼓励。所以特别设计了一套可以从实践中学习的模式,从他们的兴趣着手,制造出更多让他们喜欢上学的原因,让他们更愿意来学校学习。

校长所说的“不太一样”的学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差生”,但在芬兰人观念中根本没有“差生”的观念。这些学生只是需要更多的启发,更大的成长空间而已。芬兰教育和社会都不会放弃这些孩子,而是给予更多的爱心和耐心。老师会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量身制订教学计划,包括选择书籍、定制课程等等,以期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国家的教育标准。老师会主动给学生进行额外的免费补习。芬兰教育部统计,去年该国有27%的学生在一般课程学习外得到这样的补习。

芬兰人认为,如果不这样做,而是放弃这些学生,那么失去了尊严的孩子很可能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犯罪。那时社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折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做而不求”、“无为而治”,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的教育理念甚至是道家思想,如今却在芬兰得以发扬光大。自然资源匮乏的芬兰,完全靠着这样的教育成为了经济最有竞争力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廉政、自然环境最好、幸福指数高的国家。

没有功利思想,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尊重学生,讲究公平,关心弱者,这些都是芬兰教育成功的关键。而“公平与正义”其实是整个芬兰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芬兰人认为国家的发展也不能只看精英,人不应该因为职业、地位、金钱、外貌等等而有贵贱之分。这种对人本身的“尊重”,源自芬兰民族“众生平等”的宗教信仰(芬兰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作者﹕慧心

**如何与孩子的学校进行有效沟通?

育才小灵通,你好:

我们过去在中国大陆有这样的体验,就是为了老师能在学校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不得不给老师送礼。来到澳洲后,好像这个送礼的习惯已经没有了,但还是不知怎样同老师沟通,担心沟通不好会影响同老师的关系。请您帮忙出出主意。

读者:张己智

张己智你好!

家长可能会发现,有时他们有必要就所关心的孩子教育问题与学校进行沟通。这听起来貌似很容易,但因为牵涉的是孩子,往往看上去有些复杂。

我们的担心很多,如找后帐、被忽略、被视为另类、被误解为好事之人。总之,你能说出来的,我们都会担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与您分享如何正确与学校进行沟通:

1.很多家长因和学校联系而一再表示歉意,害怕被描绘为“那种类型的家长”。我向你保证,如果你这么想了,你决不会是他们中的一员。

2.如果你在家里担心什么事情,那么就是该打电话的时候了。作为一名家长,要相信你的直觉,没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了。如果你很担心,我也会担心。通过交谈,我们可能会缓解你的担忧,或者你的担心是完全有必要的,从而帮助我们采取措施。不管哪种方式,我都会尊重你的家长身份,孩子世界里最重要的人。

3.作为校长,我宁愿在事情变得无法挽回前或是在人们对事情表示惋惜前知道问题所在。一旦问题变得严重了,就会有人受到伤害。

4.合理范围内的压力是可以的,但沮丧就不同。如果你的孩子因生活失去信心,或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经历着什么,这就提示你需要和学校谈谈了。

5.不要把“学校什么也做不了”当作借口,或是认为浪费时间。学校或许做不了什么,但也许能呢?如果没有尝试沟通,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家长的责任之一是为我们的孩子树立榜样。当问题发生时,他们看到我们会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我们希望通过寻求帮助度过难关,而不是什么也不做就放弃。

6.不要轻言放弃。第一种方法可能没起作用,但第二个也许会。没有教科书会告诉你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抚养孩子。每个孩子的反应都不同,没有两个孩子是一样的。只要我们一直携手共进,总会有出路的。

7.通过交谈往往能够找到问题所在,而非一连串的谴责和质问。最好不要认定你第一次听到的就是事实。总会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侧重点和细微差别,即使是从最乖的孩子那儿和最善良的大人那里听来的。如果你和我都不在场,我们最好要靠第二手信息,不要急于指责往往是明智的做法。

故此,如果你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或他们在学校生活的某些方面,联系学校的负责人进行沟通。我们都应当措辞得当,慎言指责,使家长自然地将自己的顾虑表达出来,这是最重要的。

育才小灵通

敬笔

来源:看中国悉尼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