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图)

中国古代完美乐器

作者:杜佳 发表:2010-11-11 23:5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和编磬

一九七八年在随州近郊擂鼓墩曾侯乙墓发掘出一套重五吨、完整无缺的编钟,哄动世界,被许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无巧不成章,一九八一年在擂鼓墩二号墓,又发现一套三十六件编钟。经专家鉴定,二号墓编钟与曾侯乙编钟同一体系,音色、音律与曾侯乙编钟相通。 

从编钟的音高分析,二号墓出土的二十八件小甬钟与八件大甬钟有别而自成一体,恰好填补了曾侯乙编钟的高音区,并使曾侯乙编钟的音域从五个八度扩展到六个八度。 因此,二号墓编钟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两套乐钟(驮钟除外)合计一百件,百件编钟可分可合,是一个完整、宏伟的编钟系列。 

从此,随州是“编钟之乡”美名不胫而走。 

与曾侯乙编钟相伴而出土的还有一套精美的编磬,是古编磬中的杰出代表。青铜镏金的磬架,高一点零九米、宽二点一五米。 

一对集龙首、鹤颈、鸟身、鳖足为一体的怪兽铜立柱,咬合两根铜杆,杆底等距焊铸铜环,以作挂磬耻之用。三十二石磬以次序悬挂,与之相映成趣。 

据研究,全架编磬原有四十一块,每磬发一音,为十二半音音列,音域跨三个八度,音色清脆明亮而独具特色。磬块上亦有与锺铭相通的墨书和刻文,内容是编号、标音及乐律理论。

这套编磬,配上精美的磬架、众多的磬块、清晰的编悬形态、完备的配件(同出有装磬之匣和磬槌)为迄今仅见。 

编磬质料主要是石灰岩的磬块,音色清澈优美,比当今的木琴更余韵袅袅,比钟声更加透亮。它展示了三个八度的音乐风貌,丰富的半音显示了旋宕转调的功能。

今人把编磬与编钟合奏,金石齐鸣,悦耳动听。令人惊叹的是,其中的最高音与钢琴的最上一键(G8)相同,反映了古代磬氏设计制造定音乐器的卓越成就。 

研究者指出,远在二千四百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十分高超,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二千年。 

博物馆展览了曾侯乙墓的地宫

为了解编钟的发掘过程,我花了一个上午参观了随州博物馆。除了国家一级的文物──大型编钟移到湖北博物馆陈列外,其它大部分在曾侯乙墓发掘出的文物都在这里展示。 

博物馆展览了曾侯乙墓的地宫,那是一座呈卜字体的大型岩坑竖穴木墓。一九七七年秋,当地驻军在扩建营房时发现此墓。通过出土编钟上的铭文鉴定,这是战国早期诸侯国曾国君主名乙的墓葬,故亦称曾侯乙地宫。 

地宫恍如一座豪华的“三室一厅”巨宅,东室放置主棺一具、陪棺八具;西室放置陪棺十三具;北室放置兵器、车马器及竹简;中厅大约是墓主人的音乐室、礼宾接待厅,内置大量礼乐器;在东室通往中厅的门洞处置放狗棺一具。地宫东西长二十一米,南北宽十六点五米,距地表深十三米,面积为二百二十平方米。     

曾侯乙青铜架楠木彩绘主棺(分内、外棺)重达七千公斤,另有彩绘陪棺二十一具。 

曾侯乙何许人?他无疑是称霸一方的王侯,逝世时年龄四十五岁左右,陪葬者均为十三至二十五岁女性。在古代中国处于奴隶制晚期,殉葬者仍多达二十一人,格外令人心情沉重! 

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一万五千四百零四件,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都是难得一睹的珍品,其中有八件定为国宝,可见曾侯乙的显赫地位。

来源:香港文汇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