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崖壁会“下蛋”30年一次(图)

发表:2010-12-03 20: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的姑鲁寨有个“产蛋崖”,数十枚大大小小的“石蛋”镶嵌在壁上,等待“出世”。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的姑鲁寨有个“产蛋崖”,数十枚大大小小的“石蛋”镶嵌在壁上,等待“出世”。据称,“石蛋”每30年脱落一次,当地居民认为是吉祥的代表,纷纷把它们抱回家。对于“石蛋”的成因,众说纷纭。地质学家观察后指出,很有可能是一些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结核。

《科技日报》报导,在“产蛋崖”,数十枚足球大小的“石蛋”静卧山间,它们为圆形或扁圆形,直径大约30至50公分,呈青赤色,上头有类似树木年轮的纹路。另外,数十枚“石蛋”在凹进去的壁上安静地孕育着,有的刚刚露头,有的已经生出一半,有的已经发育成熟,眼看就要与山体分离。

紧靠“产蛋崖”而居的姑鲁寨,是三都县一个典型的水族村寨,自从水族的一支迁入至今,这个村寨已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当地的老人介绍,“石蛋”每隔 30年左右就会脱落一次,过去大家觉得它们代表吉祥,纷纷抱回家珍藏。据不完全统计,居民保存的“石蛋”已有100多颗,目前显露尚未落地的仍有60多颗。

对于“石蛋”的成因,地质专家说法不一。有的认为,“产蛋崖”处在“下泥盆纪”地质层上,在几亿年的时光里,岩石由形成到不断运动挤压,由于原始成分的差异而形成了“石蛋”;有的认为,可能是沉积薄石透镜状岩石与周围岩石成分不同,经上亿年的运动变化后形成独立体从原岩石中脱离出来。

还有专家猜测,这些“石蛋”可能很久以前是蛋或者石头,经过长年累月的沉积和风沙、水流等地质变化的洗礼,体积慢慢变大,变成现在的“石蛋”;也有猜测说远古时期的贵州是一片汪洋大海,“石蛋”可能是海中某种物质在沉积作用下形成。

专家指出,根据观察,“石蛋”很有可能是一些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结核。在寒武纪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存在很多的二氧化硅胶体,溶解后随着水流的冲刷,汇集到“产蛋崖”。

刚好在“产蛋崖”某个水深时,海水变成了酸性,溶解的二氧化硅胶体发生反应,大量的从水中析出沉淀并且聚集成团,就形成了二氧化硅的结核。经过几亿年的地质变迁,汪洋成为平地,海洋中的泥质包裹着二氧化硅结核就是现在所见到的“产蛋崖”。

“由于泥质和二氧化硅结核的风化时间不同,前者风化得更快些,导致了泥质更快的被剥落,使其中包含的二氧化硅结核暴露,并最终掉落出来。”

至于结核为什么是蛋形,专家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球形的表面积最小,这样结核形成球状所需要做的功最少,也就是说形成球形是最容易的;二是长年的海水冲刷也会把结核表面的棱角全都磨平,“就好比我们日常见到的河里的鹅卵石一样,大部分都是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

来源:NOWnews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