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职称评定机制扭曲 学术期刊收费发文生意火爆

发表:2011-03-25 23: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媒体披露,中国大陆很多学术期刊“卖版面”刊登“论文”,有“国家级”刊物最低收费800元人民币 ,就可以“来文照登”所谓的论文。有学者认为,中国高校现行的以论文数量定职称的制度是造成这种学术丑闻的主要原因。

据北京出版的《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期在中国社交网站出现学术刊物以“超低价”、“低到你想不到的价格”的广告,推销版面刊登所谓学术论文。其中属于中国国家级期刊的《中外医疗》的广告称,刊登一篇2000多字的论文,作者只要支付800元。一些期刊每期发表论文的数量也相当多,有的甚至一期可刊载 200多篇论文。每篇收几百元,其收益相当可观。也有学术杂志只要付钱就可以“来文照登”。出现期刊不但不需支付稿费,反而收取发表费的反常现象。

杭州示范大学的岳刚德教授认为,中国之所以出现学术刊物收钱发表文章的问题,是因为一些高校的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论文数量之战、论文等级之战,

“首先,我们要看到这里面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拼命采用多种方式想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如果说发表的文章它没有最后得到一个认可,或者说评价机制对它采纳的话,我想他没有必要发表这文章。所以这里面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一直要关注的就是发表的这些文章其实就是我们当下在这样一个学术评价当中很重视我们所说的论文发表的数量包括在什么期刊上。”

岳刚德教授介绍说,在中国的职称评议、评审中普遍存在发表论文越多的人, 其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就越高的倾向,

“学术评价的机制怎样真正落实到一个就是我们从专业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而不是从我们目前比较严重的行政单位的一个取向。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现在这些杂志它们本身的级别就是一个行政体制下的级别。而不是学术自由的研究的级别。从这里面看的话,一个是牵扯到评价问题;第二个牵扯到一个学术自由的问题。所以这两个问题又是紧密地纠结在一起,就是一个学术评价的体制问题。所以我想这些东西如果要真正改观的话,其实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美国托莱多大学退休荣誉教授冉伯恭,不能把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混为一谈,凡是重大理论问题或科技项目都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努力,在这期间不可能发表很多论文。例如中国的水稻专家袁隆平就只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现在高校的数量发展得很快。质量监督有各方面的问题。主要因为中国高校职称的副教授、终身教授、各级的讲师相对都受行政人员的影响力很大。行政人员并不全是学术上有成就的人员。所以在质量上,在人事决定上谁升级副教授升正教授啊,这个非学术的成分的就加进去了。人事关系也都加进去了。这就影响教授的升迁,学术的研究。”

报道说,中国高校学术研究出现混乱乱象的根源在于高校行政人员对学术的主导作用,评职称看发表文章数量等规定,是行政人员定出来的。而具体进行职称评估的,又是行政人员,而不是专业的学术专家。中国必须改变行政人员主导高校学术的局面,形成由学术团体组成的论文评估机构,由学术专家来进行论文及职称评定,这才能遏止作者为评职称,出钱发表论文,学术刊物为赚钱滥发论文的学术丑闻。冉教授说,

“中国现在大学很多了,很多二流、三流的大学在对论文的品质和把关不够严格。滥竽充数,很多都是论文很多。现在国际上统计,中国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现在在全世界几乎是第一了,但是质量还是有问题。”

报道还说,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只有5%能算是优秀论文,30%为平庸论文,有65%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