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正的厉害之处

宁静致远

作者:光明心 发表:2011-04-07 03:0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研精,险燥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志与岁去,遂成枯落,悲叹穷庐,将复何及也!”

这就是诸葛亮那篇著名的《诫子书》。

在千年之后的今天,当浮华与奢侈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时尚与标志的时候,再回首细细品味作为一个父亲的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不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全文仅八十余字的《诫子书》讲的都是做人治学的道理,而且没有任何华丽的铺陈,非但与同时代的建安才子曹植那篇堆金砌玉的《洛神赋》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诸葛武侯一生的丰功伟业完全不相匹配。以诸葛孔明之大才,为何只留给儿子短短八十余字的告诫?这一问题让当年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现在的我渐渐明白了。方知八十余字已然太多,其实八个字就够了。那就是修身、养德、明志、致远。

诸葛孔明一生之学问,尽在于此,一生之功业,也尽出于此。这篇《诫子书》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却正是诸葛亮真正的厉害之处。从中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善于抓住事物要点的人,一个藏须弥于芥子,寓峥嵘挺秀于平淡无奇的人。面对这样一个可畏的对手,魏国大军事家司马懿选择深沟高垒,闭门固守显然是最高明的对策。

八个字写成八十余字,在精明过人的诸葛亮来说已经是不厌其烦了,这一方面是出于父亲对儿子的爱心,另一方面从中也可看出诸葛亮对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并不太看好,认为儿子还没有聪明到自己可以少写一半字的地步。

现代人看重的是知识,可是诸葛亮看重的却是才学。他没有告诉儿子如何去学知识,要阅读哪些书目,背诵哪些文章,而是告诉儿子如何治学,如何广才。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强调的不是知识,而是才学?因为知识是死的,才学是活的。之所以“诸葛大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不在于他的知识,而在于他的才学。

有才学,学什么都事半功倍;没才学,学什么都事倍功半。知识就像是泥,才学就像是水。上善若水,下愚若泥。可现在的教育偏偏是给学生灌一脑袋泥巴,所以也就培养不出诸葛亮这样的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天文学家、水利工程家、机械设计家和星象占卜家于一身的通才大家。

现代教育模式来自西方,是浮士德式的不断向外追求知识,永不满足的道路。而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育是东方模式的教育,是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治学广才的道路。

淡泊,让我们心志澄明;宁静,让我们思想远大。在了无牵挂中,大千世界,一一在我们眼前展现。非如此不能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诸葛亮不急于让儿子学知识,却非要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可,是因为诸葛亮自己这一生的远大前程、千秋功业,即是从这看似平凡的修身养德、明志致远中来。

点击论坛原贴

来源:看中国论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