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热”是包装 警惕“极左”思维

发表:2011-05-14 20:2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6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重庆市近年来因倡导“唱打黑”而闻名全中国。但有学者指出,要警惕在宣扬红色文化时,不自觉地启动潜意识中的「极左」思维。

香港《明报》日前报道说,中国“政治明星”薄熙来自主政直辖市重庆以来,一方面凭藉“打黑”聚集超高人气,另一方面倡导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等活动,引起诸多议论,尤其是重庆卫视改版播出“红色频道”,提出万名干部每年要落乡种地一个月等,更是争议不断。曾批评“新左派”的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日前说,应对“红色文化”明确界定,从新时期视角与时代需要予以甄别与继承。有些“红色文化”是“极左”思潮的产物,中国10年文革时期,“红色文化”跟“极左思潮”有密切联系。

重庆市民汪云胜就此表示,实际上,红色歌曲和红色频道在重庆并没有太大的市场。

“红色歌曲可能都是一些比较官方的,像那种事业单位或者是政府部门公务员之类的他们可能会受制于红色方面的、红色歌曲这些。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是很少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年轻一代,我觉得大家都有一定的判断力。兴趣更多的不在这方面。更多的可能也就是认为一个笑话。”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认为,由政府推动红色文化主导中国价值体系不合适,应让它成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检验。重庆市民汪云胜对此表示赞同。

“无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下,多元的它都可以使这个社会变得比较有活力。如果说强迫让别人接受某一种价值观的话,反而还会对人或者社会的发展造成一种阻碍、一种恶性的反抗或者之类的东西。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应该提倡一种多元的文化氛围。”

美国纽约的《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认为,近年来,中国各地兴起“红歌热”,表面上看来是一个文化现象。但是,透过文化包装,却是一种政治现象,是当局在以“红歌”为载体宣传极左思潮。

“我想唱红歌这件事情当然是一件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我们只要想一想像唱红歌这类活动。因为这种活动主要是由政府来主导,包括政府出些钱,还要作为有关工作评比的一个内容等。那么这种活动我们看到在自由民主的国家从来就没有搞过。”

胡平说,在中国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潮泛滥,个人崇拜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现在流行的所谓“红歌”,大部分是当年极左思潮泛滥的产物,宣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这种活动本身就是极权主义的一种美学嘛。大家在一块儿唱歌,很热情。唱的歌曲都是那种比较雄壮的,不是那种小资情调的,也不是靡靡之音的。它就是要造这种气氛。而且通过这种活动它能够对人的个体的自我意识起到消极的作用。让小我融化在大我中间。”

接受采访的两位人士都表示,对中国当局倡导唱红色歌曲,看电视的红色频道,呼唤极左思潮的政治意图不能等闲视之。

原题目:学者:应对“红色文化”明确界定,警惕「极左」思维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