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杀人的罪责” 央视拒报(图)

发表:2011-10-04 11: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文革,疯狂的年代。

现年60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身为红卫兵的王冀豫最近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采访时,再次直面自己当年武斗杀人的荒谬人生经历,并深信自己在文革后的种种不幸遭遇都是杀人的业报。

今年5月份,王冀豫在《炎黄春秋》上公开发表文章《负杀人的罪责》,成为极少数公开忏悔的文革“迫害者”之一。王冀豫说他曾经要求央视采访,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反应,但央视拒绝了他。

打死19岁的青年

王冀豫说1967年8月5日是改变了他一生的日子。他说:“我那时在家,一个朋友过来告诉我,我们的一个朋友被另一派带走,打了一顿,现在还关在北京粮食学校那边。”

于是他马上集合了其他朋友,去学校报仇。混乱中,一个穿蓝色工人服装的男孩用砖头打了王的手。他回忆说:“我像发疯一样追着他。他根本不知道我有多生气。我用一根重的木棍打了他的后脑,他像一个面口袋一样滚下斜坡。到他想要爬起来的时候,我又用棍打他的额头,血溅到了棍子上。”

王接着跑去追其他男孩,直到几分钟后有人告诉他那男孩要死了。“‘不会的!怎么可能?’我说。我完全惊呆了。我去了收治那男孩的诊所,看见他躺在那里,呼吸微弱,血在他的颈部缓缓流出。他的脸色像纸一样白。我几乎当场倒下。我想说我不是故意的,但我知道我杀了人。”

梦魇般的业报

事后没多久,王冀豫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躺在一块又硬又冷的木板上,没有枕头。然后我看见一个很高的女人,我看不到她的脸,但她身穿白袍,她说,你要躺在这里,躺一万年。”

王把他后来遇到的生活中的困难都归因于他的罪行。他在不同的农场待过、当过兵、也试过在国营企业工作,最终安定下来,经营马场。

王的许多“打砸抢”同志都很早就死了。1971年他本人在山东省济南的一家航空工厂当锁匠时,出了意外,失去了左眼。他说:“我一直相信业报这回事的。做了坏事,就得受罚。我不相信那些犯了罪的人可以每晚都睡得安稳。”

央视拒绝采访他

像王冀豫这样敢于打破沉默,面对文革创伤的人少之又少,他的公开并没有在中国大陆激起应有的反应,没有主流媒体跟进他的故事。王说他尝试过要中央电视台采访他,但遭到拒绝。

他说:“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发生过什么事。我们在选择遗忘。我们不应该让他们忘记这件事,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国家发生过的事。还有人怀念、赞美那个年代——让他们见鬼去吧。”

王说,他不能忍受今日每一个人都虚伪的社会。

无数普通人作恶的悲剧

文革中的红卫兵,很多人和王冀豫有类似的经历,无数普通人被煽动去作恶。王冀豫说那是他生平第一次打人,他至今记得那些让他的人性底线瞬间崩溃的训斥,“惭愧得我简直就觉得自己的阶级感情出了问题,我怎么就不能站在无产阶级一边呢?结果我一咬牙,就投身在打人的行列中了。”

当年的很多红卫兵都是盲目跟着风潮走,1966年在北京某大学就读的一位女士表示,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要参加红卫兵就得先学会骂人。她说:“当时是一个十几、二十岁的女孩子,从来没有骂过人。结果,那时候参加红卫兵,你要唱一首歌,叫‘地富反坏右,滚他妈的蛋,造他妈的反’。就这一句话,现在想起来,就是一个很激烈的思想过程。”

当时红卫兵一排队,一去游行,一路上带着红袖标,就唱这首歌。唱这首歌的时候,要非常自豪。最后就是“滚他妈的蛋,造他妈的反。”她回忆自己到成都串联时,本来和成都大学校长素不相识,结果她在批斗大会上上去抽了成都大学校长一皮鞭。当时人们都以打人、骂人为荣,用语言暴力、行动暴力来表现革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人民报消息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