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梦”今昔

作者:徐晓瑜 , 汉妮•桑德尔 发表:2012-04-29 05:1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香港的财富集中在少数养尊处优的富豪手中,他们主要是在房地产市场上发迹的。在当前的体制下,香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通过拍卖的形式出售土地开发权,但只有为数不多的富商拥有竞标所需的资源。这些富豪仍是该体制的受益者。由于供应受到严格控制,地价居高不下,政府和商人都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种格局并非历来如此。香港是一座难民之城。1949年共产党在中国内地执政后,许多人逃到香港,其中最为成功的难民起初是上海的实业家,他们有许多人依靠纺织业发家。来到香港后,他们在英国人的统治下重建自己的制造业帝国。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人都向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寻求贷款,推动渣打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银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比较灵活的难民企业家——比如控制着南丰(Nan Fung)和永泰(Wing Tai)集团的家族——转型成为房地产开发商。

不过,来自与香港毗邻的广东、福建两省的难民最终分走了最大一块财富蛋糕。与上海的实业家不同,他们来到香港时没有工业包袱。这一人群的典型代表当数亚洲首富李嘉诚,他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既有港口业务,也有房产开发。于是,又一批难民渐渐成为香港富豪,在这些人中,李嘉诚和其他人往往通过汇丰银行(HSBC)获得融资,从而帮助这家具有上海背景的银行累积了财富。

房地产在香港商界占据的主导位置,意味着其他产业经常会受到排挤。20年前,大型制造商如德昌电机(Johnson Electric)的汪穗中(Patrick Wang)在向银行贷款时必须用地产作为担保,尽管企业的订单和现金流都很稳健。

不过地产企业的控制权似乎正在放松。尽管一些地产帝国,如李嘉诚的长江实业(Cheung Kong)仍然由创始人控制,但另一些在创始人去世后,已经陷入了家族成员对企业控制权的激烈斗争,如当前正受到司法调查的新鸿基地产(Sun Hung Kai)。

由于政府拍卖的地块越来越大,许多规模较小的地产开发商被排挤出局。因此,地产业的一些知名人物,如从叔父手中继承恒隆集团(Hang Lung Group)的陈启宗(Ronnie Chan),对“反富豪”的候选人梁振英的竞选给予了支持。梁振英已当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来源:金融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