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中国:“中国的文化自毁倾向”(组图)

发表:2012-07-16 20:4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汉学系教授库勒(HansKühner)撰文认为,中共试图通过仿造的传统文化,对内强化民族认同并增强百姓对党的忠诚,对外是要争取国际好感。

针对在德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作者在《新苏黎世报》(7月14日)撰文写道:“但是,(文化年)方案中采用的‘对话’、‘公开讨论’或‘公共空间’概念在中国的语境中有其自己的历史。比如,‘对话’是1989年5月抗议者在天安门广场(徒劳无力地)提出的。

“通过在中国不存在的或被系统限制乃至摧毁的交流形式和场合,要在外国争取好感。就连‘茶馆’在中国也找不到了,因为茶馆唤起人们对往昔田园牧歌、异国情调的‘永恒中国’的联想,就从丢失的文物道具中拿来为‘文化年’所用。……”

作者分析说,百年来的现代中国,与传统为敌的极端主义盛行。“敌视传统的讨论在1949年之后的人民共和国获得最大的穿透力。通过越来越极端的对宗教及‘迷信’的攻势,传统节日、庙会以及与之相连的传统习俗统统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新政权的节日。最后在文革中,这种文化的物质形态(寺庙,城门,艺术品)也被摧毁。”

中共利用传统文化

作者指出:“中共在中国承担了民族主义任务,并且独揽一切。其实‘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的结果并非社会主义社会,它所实现的更是所有民族主义运动的目标:文化同质,割裂传统,创造一个大众社会,以新文化名义摧毁古老的民间文化。所以,人们并非因其是‘共产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怪罪中共,而因为它是‘民族设计项目’的一部分。

“‘共产主义项目’业已搁置,从而也失去了为民族主义目标寻找社会主义理由的必要。经济增长和资本收益作为主导思想彻底贯彻,社会主义项目的失败所遗留的空缺被强国理想填补。于是,今天对正统民间传统和昔日物质遗迹的毁灭同样是对先前的民族形成过程的前后一致的继续,就像毛的文革一样。然而,今天的这种毁灭进行得更加顺畅,因之几乎是浑然天成地出现在现代化、扩大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更新的过程中。


汉堡的“中国茶楼”

“用新‘发明的传统’、用‘新文化’以及用‘假古董’来替代被摧毁的,也就合乎逻辑。传统节日如赛龙舟和庙会又被复兴并加以新的策划。‘老’街道如南京或杭州的‘明代街道’被重建,城墙被修复,而古老街道的最后遗迹常常让位于仿造。甚至还在谈论重建50年前被拆掉的北京城墙。与这个趋势相符的是,在外国用竹子搭茶馆,或建立中国文化设施,用以往被作为‘封建’思想化身的孔子命名。”

文章说:“重建、模仿和新发明优点不少:‘老街’可以从一开始就按照旅游和现代交通需要来设计,还可以体现‘反动’或‘封建’因素中被净化的传统,促进中国民众对民族的认同,同时促进对党的忠诚;捞取流动资金,通过扩张旅游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于是,对过去的文化传统和物质遗迹的破坏与对其模仿或重建表明不是矛盾,而是重塑(或曰新发明)中华民族过程的互补元素。”

来源:德国之声中文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