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拒收红包被打破头(图)

发表:2012-07-30 23: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单人安医生头被打破,缝了10几针,伤口已经结痂愈合。

医生退回车祸患者家属500元红包,并按照医疗规程停药、通知患者出院。患者家属怀疑医生得了肇事方好处,愤怒之下打破了主治医生的头。近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名医生“拒收红包反被打”的事件再次引发网民对医患关系的拷问。

“收了红包的医生让人放心,不收则让人怀疑”现象的背后是医患之间严重的互信缺失。专家表示,这起医生拒收红包被打事件的医患双方都是受害者,如何增加医患互信才是关键。

医患关系复杂 红包成医生烫手山芋

2012年6月5日,张水红因车祸受伤住进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骨科医师单人安为其主治医生。6月17日,患者儿子孙长江把装有500元钱的红包塞给正准备下班的单人安。由于当场没有推掉,单人安在第二天把红包交给值班护士长兰柒秀,登记后由护士黄静把500元现金打进张水红的住院账户。

7月9号上午,单人安查床时告诉张水红,“老人家,你的伤已经恢复得很好了,可以出院了。”并按照正常医疗规程,停掉了部分消炎药。孙长江得知母亲被停药,当天中午就赶到医院质问单人安:“你是不是得了对方(肇事车主)什么好处了?”正在争执时,孙长江妹妹的朋友黄润年乘车赶到,二人在医院门口对单人安大打出手。单人安头部、胸部、背部多处受伤,经法医鉴定为“轻伤乙级”。

单人安告诉记者,当时医院床位很紧张,医生动员能够出院的病人出院。高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谌辉也告诉记者,“单医生的处理完全符合医疗规程。”

“收与不收都是我们的错”,头上仍有醒目疤痕的单人安委屈地说。他告诉记者,有些患者家属来了就会问,“医生,要不要送你点什么?”“给他们说不用送,送不送我们都一样看病。”单人安无奈地说:“不收红包,出了问题,就是因为没收;收了红包,出了问题,更是罪加一等。”

收红包有损职业道德且违反院方规定,不收患方心里不踏实,红包成医生烫手山芋。在采访中,高安市人民医院的多名医生都讲述了面对患者红包的这种纠结心情。

据了解,单人安祖上四代皆从医,单家在当地是有名的“郎中世家”。“我父亲从医那会,从来没有送红包的事,病人送一瓶香油,都不得了。”单人安感慨着那个时代纯朴的医患关系,认为“现在医患关系太复杂了。”

“很委屈,希望以后送红包的患者家属能少一些。”单人安对记者说,“如果再碰到,还是会拒绝”。

重建医患互信任重道远

“单医生拒收红包反而被打,和当下医患关系极度对立的情况有关。”谌辉说,一般患者家属会有这样的心态,医生如果收了钱就会好好的治疗,不收,就怀疑是不是送少了,或是医生怕病治不好。由于这种普遍的顾虑心理,给医生送红包也就成了大家心照不宣几乎都会干的事。

高安市人民医院投诉科主任黄小平告诉记者,在他们医院,像单医生这样把红包交给科室护士长登记处理,是一种普遍的做法,“医院规定,收到红包后,需要在24小时之内处理,超过时限,医院将予以行政处罚。”记者在高安市人民医院骨科看到,医生收到红包一笔笔均有登记,最多的有1600元,少的也有200元。2012年则共有6次,合计2800元。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对医生收受红包都有相关的处罚规定,但这种现象却难以根治。”江西省卫生厅医管处处长龚建平说,“给医生送红包,表面上看来是患者有所求,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医患之间缺乏互信。”他表示,只有医患之间建立互信,由“红包”引发的问题才能引刃而解。

南昌地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常务副主任裘国亮说,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等,医生主导患者的治疗方案,本应该处于“强势”地位,但在当前扭曲的医患关系大背景下,医生反而成了弱势群体。

裘国亮认为,医生拒收红包被打再次表明当前医患关系不正常,一方面医生也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社会要营造尊医、重医的氛围,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信任和关爱。

“医生拒收红包被打破头”引网友热议

近日,一则“医生拒收红包,被患者家属打破头”的微博在各大网站传播,微博提到,“医生退回车祸患者家属的500元红包,却被误以为得了肇事车主的 好处。鉴于伤者已治愈,医生建议其出院,又加剧了这种猜疑。按照正常医疗规程,医生停掉患者的一些消炎药后,患者的两名家属在医院门口堵住医生,将其头打 破。”这条微博一经转发,立即引起网友的热议。

网友“军人控”说:“有职业道德还被打,真是没天理。”网友“扭啊扭啊扭”则同情当下医生的遭遇:“退钱要被打,收钱要被骂被罚,医生现在忒惨了。”另 外,还有网友认为,这一事件,不仅仅是打人者的错。网友“仰望民煮”说:“这个不好说,我就知道有的医生收受患者好处后,故意拖延治疗时间加大医疗费用, 为了向肇事方多索赔。”网民“梦羽小窝”说:“这事还得怪收钱人,偏偏某些职业人家就这么不道德。”网友“祁丽娜”则认为:“说明医生拿红包的现象是多, 不拿就是有问题,背后的东西更吓人。”

但也有网友认为,当下医疗信息不透明,医生约束机制尚未形成,医患彼此缺乏信任,导致患者存在花钱买平安的心理,甚至有“不收钱就不好好治”的揣测。网友“医疗律师刘晔”说:“信任缺失的尽头就是猜忌。”

来源:扬子晚报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