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报罕见批环球时报:别拿爱国当生意做(图)

发表:2012-09-06 20:4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青年报》没有点名批评《环球时报》

《中国青年报》星期三(5日)在头版发表署名文章,罕见地批评《环球时报》拿“爱国”当生意做。

文章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到访中国之日,有报纸社评直接称她是“深度强化中美互疑的人”。

《环球时报》在4日晚刊发了题为《希拉里,深度强化中美互疑的人》一文。

《中国青年报》不点名批评《环球时报》狭隘:为了自家那点儿零售量,拿“爱国”当媒体生意做。

这篇文章署名徐百柯,题目是《媒体别拿“爱国”当生意做》。

《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中央机关报纸,不清楚刊登这篇文章有何背景,但是针对《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提出的批评实属罕见。

文章称,希拉里曾表示:“南太平洋足够辽阔,可以容下美国和中国共存”,与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访美前接受《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时说过的话:“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的核心内容的高度一致性,这说明中美两国的决策层在达成根本共识方面有了新的推进。然而遗憾的是,当中美双方决策层已经开始以这样一种新的言说方式进行沟通时,某些“建言者”却还停留在陈旧的语境中。

在评论“深度强化中美互疑的人”一文时,《中国青年报》说,作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外交风格与我们有冲撞,某些言论“愣”甚至拙劣,这些都是事实,中国人可以不喜欢她。但中美决策层是否就“互疑”了呢?在问题的核心层面,国内一些战略专家、评论者的种种意气之论,恐怕并不成立。进而,成天把“霸权”、“主宰”、“圈套”、“野心”挂在嘴边,难道就不是在强化互疑吗?什么叫“互”,一个巴掌拍不响,单方面的极端也难成气候。

《中国青年报》的文章还提到“中国学者致希拉里公开信:君子不成人之恶”。公开信也是刊登在环球网上的。

《中国青年报》指责这篇文章的言说方式,依旧属于以斗争性词汇进行描述、气势汹汹地给予谴责这样的“革命语态”,其背后的对抗性心态显而易见。

该报说,解析那些逞勇斗狠的话语,其背后逻辑,一是旧思维,二是新市场。旧思维根深蒂固,摒弃不易,但开放社会与开放心态乃是趋势,理性的回归大可以指望。更值得警惕的是另一种狭隘:为了自家那点儿零售量或收视率,拿“爱国”当媒体生意做。近年来媒体市场的一个新动向是,先放狠话挑动公众情绪,以此“培育”市场,再接连放狠话,来迎合这种被裹挟的情绪,收获市场大卖。

《中国青年报》最后说,“不管是报纸版面上,还是电视播出时段里,在公共舆论场中渲染对抗乃至战争情绪的,要么是臆想的受虐狂,要么就是利用商业民族主义来消费爱国。前者可悲,后者可恶。”

原题目:团报批《环球时报》拿“爱国”当生意做

来源:BBC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