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七剑

七个蔡司系统中各自最令人心动的一支

发表:2012-11-18 13: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玩器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一种以玩机为主,一种以玩镜为主。而我绝对属于后者。

  玩镜,日系相对简单,变焦/定焦——大口径/小口径——搞定!

  莱卡就要复杂一些,除了口径以外还牵扯了“代”的问题,进而引出“味道”这种永远扯不清的话题。然而,这点问题和玩蔡司的复杂程度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蔡司的系统实在是太复杂!

  抛开一些非常见系统上的蔡司不提(如阿尔帕、路来双反/旁轴、诺基亚等)随随便便就能数出上十个使用蔡司镜头的系统——Y/C、G、N、T、645、ZM、ZF、ZA、哈苏、路来。这么多系统,这么多蔡头,怎么玩透?怎么玩精?

  这里提供一个思路——

  一个系统选一支,组成蔡司七剑!

  一、康泰时Y/C系——Planar85F1.2

  就是入选新七种武器--仅为此头入彼门的那支“拳头”

  一想到这支头就想起一句俗话——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是病猫啊?

  85/1.4那头其实蛮厚道的,价定得比其他家都低,成像也不错。可就是老有人诟病它大光圈软。于是蔡司一生气,“拳头”就诞生了。

  这回成像是挑不出毛病了,就剩下一个问题——价格

  我们来算笔账,85/1.4是5K,“拳头”光圈大了半档,加5K这是本儿,MTF显著提升,再加5K花得不冤,增加了floating element提高近摄质量,加大了装配调试难度,又得5K。

  因此,我觉得蔡司的定价(20K)不能算贵,还白送了一个纪念版呢

  至于成像方面,坛子里那几个毒贩已经放得够多了,就不提啦

  二、康泰时G系——Hologon16F8

  市面上能买到的镜头,99.9%都是由工程师设计的,只有不到0.1%的镜头才是由科学家发明的,而Hologon就是其中之一(“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还有“设计”和“发明”之间的区别就不解释了 )。

  Hologon的发明类似于蔡司在1896年发明Planar,在1902年发明Tessar。不同的是,后两者已经被几乎所有的镜头设计厂家拷贝过,而Hologon至今还没有第二个厂家能够复制。所以说“Hologon是蔡司的一面旗帜”绝不为过,它是蔡司作为一个镜头“发明”大厂区别于其他镜头 “设计”厂家的标志性产品!

  Hologon的神奇之处在于——理论上只使用了三片镜片就解决了超广角镜头最难解决的畸变问题,而且是完美的解决是天才的光学/数学家的奇思妙想!

  除了零畸变以外,Hologon16F8的色彩和层次(特别是层次)也是蔡司头中顶级的(和传奇的莱卡口Hologon15比起来,Hologon16把其中的前两片分别分解为两片胶合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解析力,最重要的是——价格合理得多)

  三、康泰时N系——Tele-APOTessar400F4

  蔡司在长焦上标注APO是极其吝啬的即使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日系厂家的APO标准也可能不标(比如Y/C那支100-300)而一旦标注了APO就一定具有超凡脱俗的光学素质。Y/C的两支APO长焦200/2和300/2.8都是怪兽级的,前者被一些香港器材店称作“镇店之宝”,售价5万左右而后者更是高达10万RMB。和它们比起来,N系的APO-TeleTessar400F4简直太合算了!

  MTF与前两者在伯仲之间,而价格才2万多。甚至,还带超声波自动对焦!(超长焦多用于生态/运动题材,自动对焦还是很有用的)

  四、康泰时645系——APO-MakroPlanar120F4

  康泰时645在产的时候,评价一直不高,在哈苏面前总是低人一头,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哈苏蔡头是蔡司嫁出去的姑娘,而康泰时蔡头是跟自己姓的儿子。蔡司实在没有道理厚彼薄此。至于价格上的差异,我更愿意相信是产地人工成本、镜间快门和直销/哈苏转销这几方面带来的随着康泰时的停产,645的价值也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到,但直至今日仍然达不到哈苏的高度。

  不过,康泰时645系中有一支头绝对可以让哈苏的“铁丝”哑口,这就是APO-MakroPlanar120F4。这支微距是蔡司所有微距头中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支APO,其结果是惊人的!颠覆了中幅镜头分辨率比不过135头的传统观念作为Y/C系中MTF王者的MP100,和APO- MakroPlanar120F4比起来都要汗颜考虑到后者的成像面积几乎是前者的四倍,怎能不让人吃惊!吃惊!再吃惊!

  曾经有康泰时N系的朋友发信给德国蔡司咨询N系MS100那支微距,没想到蔡司回信说你用转接环接645那支吧,实在搞笑的很!
 

  五、哈苏系——Distagon40F4IF

  哈苏系选了这支没选Biogon38,可能一些老派“哈丝”要跟我玩命,呵呵

  确实,在广角段,Biogon结构相对Distagon有先天的优势,但最终结果还取决于厂家花费心血的多少(可以参考一下我的一篇旧文——纸上谈兵之——挑战旁轴相机广角镜头先天优势说)。

  这就像龟兔赛跑,底子再好不努力也不成。

  Biogon38这个头可能一开始就太优秀了,没有多少改进的余地,几十年来一成不变,而Distagon40F4是蔡头里很少的不断通过改款提高性能的一支这一点对于以固执著称的蔡司来说绝对难得!(可能风光是哈苏的命根子,而40是风光的黄金焦段,蔡司是被哈苏逼的吧)这种不断的改进,到了IF这一代终于由量变达到了质变,乌龟超过了睡觉的兔子。

  从MTF来看,40已经把38甩下了半个马位,虽然后者已经足够惊人,暗角无疑是Distagon的长处,而畸变依然是Biogon的绝活,不过对于风光来说,畸变应该不是特别重要。而单反带来的精确构图和观察滤镜效果这两大优势却是风光拍摄所看重的。

  目前阶段,真的看不出有选38而不选40IF的道理——除了拍摄建筑。

  六、莱卡口ZM系——Biogon25F2.8

  对于莱卡口的ZM镜,莱卡铁杆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不就是我们的廉价低质替代品吗?”说“廉价”,确实是ZM镜的定位。

  但要说“低质”,机械上也许马马虎虎说得,光学上就一定要小心了,特别是碰到Biogon25F2.8和Biogon35F2的时候,从这两支中选出一支作为ZM的代表,让我死了不少脑细胞。最终敲定25,只是因为这个焦段的Biogon更为正宗一些,25是一个蔡司偏爱的焦段,这可能是他在这支头上发力的一个原因不过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性是旁轴的取景器使然,内置取景器最广用到28,再广就要改用外置式了。

  仅仅广了3毫米,凭什么让别人选择你而承受外置取景的麻烦?在25上面不发力不行啊!(蔡司的市场部在这种问题上一直是非常精明的,Y/C系的镜头群布局可见一斑)。从各种机构或个人的评测结果来看,Biogon25不仅是ZM Biogon镜头群中的佼佼者,而且打败了莱卡24。

  by Vieri

 莱卡口ZM系——Biogon35F2

  说莱卡口的35mmF2,必然要从莱卡说起,这个焦段/规格,是莱卡的根基,是他几十年来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地方!

  从莱卡前后四代的光学发展历程来看,这个看似简单的规格要想做到完美却也是相当的不易。光学思想来自于双高斯,但使它走上神坛的是那两片萤石如果放在今天,八妹加上最新的镀膜技术,绝对能把ASPH打翻在地,只是成本无法想象。当年,也是成本的问题,八妹变成了六妹,这是个可怜的孩子,分明是想告诉人们,离开萤石的双高斯在35mm是多么的无助!

  于是轮到了七妹,哎!说什么呢?看看七妹的光学结构吧,硬生生在双高斯上打了一个补丁,打得如此难看!

  其结果,边角提升了,中心又恶化了,MTF变得古古怪怪。

  最后,ASPH来了,莱卡终于放弃了双高斯,可是竟然选择了单反上迫不得已才使用的反摄远!这就像19世纪要从英格兰去美国西海岸,开始觉得理所当然应该横渡大西洋。可后来发现从陆地上横跨美洲实在太难,于是转而好望角——印度——洛杉矶,绕了3/4个地球不知道费尽了千辛万苦的莱卡现在看到蔡司的 Biogon35F2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Biogon35F2并没有使用非球面或是什么特殊材料的玻璃,这也是蔡司的一贯风格,就像武林宗师通常只使用一些最简单的兵器或根本不用兵器。一切从结构出发,这是蔡司的座右铭。

  把最拿手的Biogon进行了一番大改后诞生的35F2,MTF明显超越了莱卡ASPH,而畸变更是近乎于零。

  Biogon35F2——蔡司的巴拿马运河!

  

  七、尼康口ZF系——APO-Sonnar200(或180)F2.8

  这支头是我杜撰出来的,请参考拙作——预测一下蔡司ZF(ZS)的下一批镜头(YY贴)

  其实ZF已经推出的镜头有几支我还是相当动心的,像25,还有那两支微距。不过我还在期待更加令人激动的新镜,包括这支长焦Y/C口的180俗称“奥林匹克松那”,是富有悠久历史的传奇镜头,虽然它拥有迷人的散景和独特的柔和味道,但严格地从光学上讲,绝不是一支牛镜。期待ZF能够在不失去原有味道的基础上将它APO化 ,这个要求会不会太过分?

  结束语

  这选自蔡司七个系统的七支镜头,基本上代表了蔡司在该系统上的殚精之作,从焦段上说,基本涵盖了从超广角到超长焦的广阔焦段(从焦段出发,ZM系换成 35mm就更理想了)而从镜头结构上说,涵盖了蔡司最主要的六种光学结构——Planar、Sonnar、Tessar、Distagon、Biogon 和Hologon(玩蔡司不能不谈结构,请参考拙作——同焦段不同结构蔡司镜头猜图兼对比)。全部玩过这蔡司七剑的人,起码可以宣称:蔡司——某某到此一游

  补充:

  蔡司怀旧老剑之一——康泰时Y/C系Tessar45F2.8

  对事物的评判,如果不能站在特定历史的角度,往往会有失偏颇,评判天塞,就必须回到上个世纪初那个还没有发明镀膜的黑暗年代。现今流行的标准镜头结构 ——双高斯,其实早在1896年就在蔡司科学家的图纸上演算出来了,然而它对像差的完美消除仅仅只能停留在理论上,因为过多的玻璃/空气接触面引起的反射严重破坏了影像。

  到了1902年,天塞诞生了,四片三组的相对简单结构降低了反射带来的影响,而成像质量,达到了这个级别所能达到的极限。它出色的成像很快得到了“鹰眼”的美誉,进而引发了一轮仿造的热潮。

  据有关机构统计,天塞是迄今为止被仿造次数最多的一种光学结构。而且,这个纪录恐怕很难有人能够打破了到了二十世纪中叶,随着抗反射镀膜技术的发明和不断改进,双高斯结构的理论优势终于得以发挥。天塞带着曾经的光环渐渐离人们远去,再后来康泰时也将其停产。

  不过,最执著的蔡司迷都是怀旧的,复产天塞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息,蔡司终于顺应民意,再次推出了康泰时Y/C系Tessar45F2.8。这是一支颇具特色的镜头虽然它四角结像不佳、虽然它收缩光圈焦点漂移、虽然它影调层次不够丰富、虽然它色彩不够浓郁,但它拥有极强的线条刻画能力和极佳的空气通透感,拍出的照片给人印象深刻!

  由于原本空气接触面就少,再加上多层镀膜技术,T45号称不会漏过最最细微的一丝光线。

  到了2002年,天塞百年诞辰的时候,蔡司再次推出T45的百年纪念版,选用钛金属材料,配以更为严格的玻璃选材和最新的镀膜技术,而价格几乎与普通版相当!

  看起来蔡司是把它当作送给执著的蔡司迷的礼物。不过,康泰时自己恐怕不会想到,留给它做这种厚道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黯然神伤……)

  近些年,比较出名的采用天塞结构的镜头还有Nikon45、路来AFM35和莱卡50/2.8而其中在产的只有莱卡50/2.8了。蔡司恐怕没有想到,替它延续这段传奇的竟是它几十年恩恩怨怨的老对手……(关于莱卡50/2.8还有一个小故事,多少又有点调侃莱卡)

  反正该得罪的在第六剑version 2.0已经得罪了,就不管那些了!

  我在第一次看到莱卡50/2.8上一代产品的光学结构图时颇有些吃惊因为它的光学镜片结构与天塞一模一样,而光圈位置却从天塞的二/三组之间改到了一/二组之间,难道说蔡司的设计不是最佳,莱卡又进行了优化?可是看了看莱卡那支的MTF,不如蔡司啊???

  带着这个疑惑四处搜索答案,最后得到的竟然是——莱卡为了避免向蔡司付专利费!!!这个情形一直延续到了大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由于已经很少有人仿制天塞,蔡司停止了对它的专利保护。之后,莱卡推出了50/2.8的现今版,光圈位置回到了天塞应有的二/三组之间表现大幅度提升,达到了天塞应有的水准 )

  蔡司怀旧老剑之二——莱卡口ZM系Sonnar50F1.5

  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和镀膜/玻璃材料技术的发展,各个镜头设计厂家的产品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消除像差,有时同时意味着“味道”的丢失。事实上各个厂家的产品正在往越来越趋同的方向发展(因此,一些玩家更乐于在一些老镜中去寻找那与众不同的特色)而这种“趋同”在大口径标准镜头系列里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大家无一例外地选用了基于双高斯原理的光学结构。这一点,最近终于被蔡司发布的莱卡口ZM系Sonnar50F1.5所打破。

  谈到这支镜头,必然要从七十年前那支传奇的Sonnar50F1.5说起。

  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没有镀膜的黑暗年代。

  天塞虽然结构简单,成像出色(当年),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无法制造出大光圈的镜头,几经努力依然无法突破F2.8的极限,这对于喜欢人像和弱光摄影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此时,所有的厂家都在绞尽脑汁,力图开发出更大口径的标头以莱卡为代表的多数派选择了双高斯之路,但依然受镜片/空气接触面反射的影响,效果不甚理想。而蔡司另辟蹊径,开发出了轰动一时的Sonnar50F1.5,这支镜头由七片三组构成,其中除了最前面一片独立镜片以外,后面两组都由三片镜片胶合而成。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将镜片/空气接触面减少到天塞的水平(六)以第二组为例,胶合的三片镜片中居中的一片由折射率很低的玻璃材料组成,它替代了原本可以由空气组成的折射光路,从而消灭了两个镜片/空气接触面。不过,这样带来的问题是设计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了,在那个全凭笔纸运算的年代确实是一个挑战。

  最终,努力没有白费,Sonnar50F1.5马上成为市场上同级别镜头中的佼佼者,并获得“松纳油润”的美誉。可惜的是,这种风光没能持续很久,镀膜技术的发展和单反的大行其道促进了双高斯的抢班夺权(它的后截距较短,不足以让出反光镜的空间)。Sonnar50逐渐被人们遗忘……

  时隔半个世纪,蔡司重新打造莱卡口的Sonnar50F1.5,其用意何在?

  论分辨率和像场平整度比不过双高斯,还患有和天塞一样的收缩光圈焦点漂移的慢性病,难道仅仅是为了缅怀历史?

  从蔡司发布的样照能够找到答案——Sonnar50继承了老松纳油润的色彩和双高斯无法企及的迷人散景,非常适合于大光圈拍摄人像,喜欢标头视角人像效果的朋友不应该错过。遗憾的是,这支新镜并没有完全复制老镜的镜组结构六片四组,把前面提到的那片低折射率镜片替换成了空气。

来源:网络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